不過,虛擬混合現實的交流,也比原來想斷就斷的“虛擬關系”,復雜耗神許多。很多“切客”網友已經開始感到“簽到疲憊”。玩了一段時間切客網絡,有很多人選擇退出:“如果每天一上網,看到的消息都是某人在某地‘簽到’,感覺和面對垃圾信息沒有任何不同。‘簽到’上癮,到最后不是你玩它,而是它玩你。那樣的‘簽到’到底有什么意義,只是證明到此一游?”
還有一些“簽到”族為了積分獎勵,以及虛榮心,玩起了“穿越”游戲。所謂“穿越”,就是同一時間在不同的地方“簽到”,仿佛擁有多啦A夢的“任意門”一般,其實哪兒也沒有去,完全是通過軟件實現的足不出戶走遍天下。這樣的簽到,更是直接將切客精神的初衷格式化。
盡管和現實有所交融,但是網絡客文化的技術性,讓不少人會覺得圈子里“此處有高人”。熱衷整天發布信息的網民,往往會被其他人捧成“客文化”里的“意見領袖”,而更多人卻因為覺得自己不是很懂技術,或者干脆就是懶惰,在大多數時候扮演的是“看客”。
不過,各類興趣團體話題的客文化圈子結構,也成為資本獵取的目標。掘客和粉客的出現,成為售賣各種客文化注意力的槍手和推手。“一切皆是廣告”,“客文化”也難逃厄運,意見領袖的寶座上,正襟危坐的很可能不過是個廣告臥底。
臨近年關,不少購物網站推出限時搶購的“秒殺”,令不少網友怦然心動。不過,每件“秒殺”商品的背后,幾乎都有數萬名網友“虎視眈眈”。為了秒殺成功,很多人自己苦守著電腦,也有人雇請“代秒客”。所謂“代秒客”,就是專業“秒殺”商品的人。他們其實就是幾年前備受爭議的“秒殺客”,只不過這些人更加專業,并以此為生。“代秒客”的操作流程中,可以沒有普通拍客委托,看到秒殺產品,先一鍋端,然后慢慢消化自己用或者轉賣。據說每月賺數千元到上萬元易如反掌。
文化學者分析說,網絡“客文化”的交往活動中,價值的表現,在于不確定社會階層、職業、目的的人,通過興趣愛好的唯一紐帶進行交往。而一群有共同興趣的人,就同一話題集體圍觀,恰恰也是廣告學中“細分市場”概念的最好樣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1-28安徽建設信息工作搭建網絡平臺 展示文明成果
- 2011-01-28省級領導網絡拜年賀詞"給力" "神馬""浮云"成問候語
- 2011-01-269部門繼續深入開展整治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專項行動
- 2011-01-25破解春運難題:中國民眾網絡找人“拼車”回家過年
- 2011-01-24網絡盜版點擊達5萬次構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