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土改第一村”元寶村黨總支書記張寶金 2012-06-29 08:54? ?來源: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我來說兩句 |
用張寶金的話說:“做鉛筆的元寶人少,咱得聽市場的;參與的元寶人多,市場得聽咱的。 |
在村里的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區,張寶金(右)和村民一起在放線給田埂取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一面引領發展的旗幟——“沒有老支書,就沒有咱元寶村的今天。”
春耕。張寶金惦著墑情。
抓起把黑土握成個團,一松手,土團落在地上均勻散開。
“不錯,正是下種時,今年一準兒又是個豐收年。”
指著落在地上的土團,老支書向記者解釋道,如果掉在地上不能散開,說明土壤水分過多,莊稼容易爛根。
最懂土地的,莫過于離土地最近的人。
張寶金站的這塊地叫南大排。只見村里的種糧大戶張運國駕駛著拖拉機在壟溝里“突突”地奔走,仿佛在肥沃的土地上掀起一排排黑色的波浪。
“從這兒到地頭475米。”老支書如數家珍,“拖拉機一個來回播四壟,500畝地半個月就能種完,每畝地都能打1000公斤糧食。”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