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的惠安女孩們穿著充滿青春氣息,與傳統惠女服飾形成鮮明對比。
東南早報訊 在惠安的小岞鎮,無論是行走在最熱鬧的街頭,還是漫步在漁港碼頭,都隨處可見頭戴黃斗笠、披著各種花色頭巾的惠安女。她們多數穿著淺藍或深藍色的短上衣、下身著灰色西褲或深藍色布褲,多為中年以上的女子。而與她們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她們身邊那些年輕的女孩們,她們不戴斗笠、不披頭巾,多穿靚麗的T恤衫、短褲或者裙子,充滿著青春的時代氣息。
據惠安縣小岞鎮文化站負責人康美英介紹,如今日常生活中仍穿著傳統惠女服飾的多數為35周歲以上、生活在小岞的傳統惠安女,而多數“80后”、“90后”女孩從未穿過傳統的惠女服飾。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惠安女的穿著也在變,不過記者發現,深植于她們骨子里的惠女精神,并未隨著穿著的改變而消失。
惠女服飾逐漸簡化
七旬老人才梳“大頭”
“在過去,無論老人小孩,只要是女性,都穿著樸素的傳統服飾。”惠安縣李氏宗親聯誼會秘書長李銀土告訴記者,“過去惠安女的上衣不像現在這么短,是自己織自己染的以黑色和藍色為主的粗布衣,長至大腿,但其長度因灘涂作業的需要而逐漸被改短。”在頭飾上,女子們在節日的時候就要梳上復雜的“大頭”,“早前女子結婚時梳的大頭,其寬度之大幾乎令出嫁的女子無法輕松走出閨房,需要把頭側過來才能勉強通過”。而平時為了勞作方便節省時間,女子們就梳上簡單的小頭,即將頭發扎成團綁于后腦,再扎上黑紗頭巾。
惠女服飾一直在發生變化。1958年修建惠女水庫,高強度的勞動和泥濘中作業的特點,促使惠女們開始改良服裝。她們把衣袖和褲腿改短,戴上了可以防風防曬的頭巾,斗笠也開始添加進傳統服飾中來。長期勞作磨破了衣裳,手巧的惠安女們便在縫補過程中更新了許多衣服樣式。
“惠女服飾一直在演變當中。如今的惠女服飾與過去相比已經簡化了很多。”記者在小岞街頭一家裁縫店看到,店中墻上掛著的惠女上衣,均為藍色系的短上衣,斜扣,款式統一,唯有腰間的手工布扣顏色各異,店里的裁縫此刻正忙著幫兩名60多歲的當地婦女量體裁衣。老板康麗花手中忙碌個不停,卻仍微笑著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傳統惠女服飾從復雜到簡單的轉變,同樣發生在崇武鎮大岞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7-0620位惠女造林護林40余載 荒灘筑起“綠色長城”
- 2012-07-0520位惠女造林護林40余載 荒灘筑起“綠色長城”
- 2012-04-19最美信使再展惠女英姿
- 2011-08-24“惠安古城行,體驗惠女風俗”系列活動成功舉辦
- 2011-03-09“惠女情愫”大型詩歌音樂朗誦會上演
- 2009-06-24泉州召開全市文明辦主任會議部署學習和弘揚“惠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