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掃 以情為重
http://www.caoliu14.com?2013-04-02 15:48? 景文婷?來源:臨汾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到一年清明節,祭奠先人成為頭等大事。每年清明節家家戶戶總要為先人準備各種祭掃物品,很多人認為清明節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祭祀先人的專用日。然而,緬懷先人不能光注重形式,文明祭祀是潮流趨勢,以情為重更能感受傳統清明文化的獨特魅力。
清明祭祀的意義并非在于各種形式,更重要的是能讓后人借此來緬懷故人遺風。筆者認為,清明不能忘
了祭祀,更不能忘了祭“情”。因為“清明”一詞,除了氣候節令意義上的“清新明凈”、“清爽明澈”之外,更包含了心理情感、生活態度、行為方式上的清明。
學者周有光于2009年清明節,給天堂的妻子寫過一封清明家書,將自己身邊的故事向亡妻娓娓道來。而網絡上,人們又多了一種全新的清明祭奠方式:微博祭奠,向天堂的親人傳遞“微家書”。這些家書中,有人回憶美好時光,有人傾訴人生近況,有表達生離死別的悲傷,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追悔。這些字里行間,是對逝去親人的緬懷和回憶,也是自身的反思和對生命的思考。
而這些“情”,不正是我們真正清明祭祀的意義嗎?清明祭祀,不只是需要我們將祭品付之一炬給逝去的親人;不只是我們需要在給故人的祭品中,又新添式樣繁多、價值不菲的“洋房”“轎車”甚至“iphone手機”。文明的生活方式讓清明祭祀在潛移默化間移風易俗,而商業氛圍的浸染,卻模糊了清明節的概念,甚至讓人淡忘了清明節的本意。在越來越多人的印象中,清明祭祀的形式和祭品,似乎是唯一衡量有沒有好好祭奠親人的方式。
我們要呼吁的,不僅僅只是文明祭祀、“綠色清明”等客觀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祭祀”。清明祭“情”,追思逝者,同時也是反思自身,敬畏生命。(景文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4-02清明三天小客車上高速免費 三天將迎四波出行高峰
- 2013-04-02清明祭祖 但表心意勿庸俗炫富
- 2013-04-02清明將至 期待文明低碳祭祀蔚然成風
- 2013-04-02清凈心靈讓清明和春天一起走近
- 2013-04-02網上祭奠 有新意更有深意 網上祭先烈 清明訴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