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高考作文題
http://www.caoliu14.com?2013-06-14 15:09? 余 聞?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會引起媒體爭相關注。夸張一點說,作文幾乎可以代表社會對當年高考試題的印象。
社會討論最為關注的,是作文題目呈現出的價值訴求。好的作文試題應該導向積極真實,反映時代生活,密切貼近學生實際。然而,現在的作文卻總是在社會評判中飽受非議,甚至被人惡搞。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內容過深,超出大多數考生的思維和認知水平。如2011年某省“孟子三樂”的作文,要求考生從“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中選擇“一樂”作文,表面上導向性很好,但是就年輕學生來講,他們畢竟涉世不深、生活閱歷有限,寫作時難以深入闡釋。
二是內容過于玄乎,考生不易理解。如2013年某市作文題,針對當今人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途徑日趨多元這一特點,要求結合自己的心得和體驗,在“_____而知之”中的橫線處填入一字,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應該說,這個題目時代感強,也符合新課改的理念,但對于考生尤其是農村考生來說,要讓他們談“學而知之”以外的學習,恐怕也是很難的。
三是試題材料本身爭議較多,并非是考生這個群體可以說得清楚的問題。如2013年某省作文題對中學生學習中“奧數、英文、周樹人”這“三怕”發表議論。“三怕”的產生有社會原因,公眾對此也頗多爭議,教育部曾三令五申要求對課外輔導和競賽加分進行控制。但對于學生而言,這容易讓他們說些言不由衷的套話,抑或引發牢騷和抱怨。
四是內容導向不夠積極、陽光。2013年某省作文題,本意也許想褒揚考生的天真無邪,但從所選材料看,卻是對成人世界和社會生活的否定,會讓青少年一代在即將步入社會之際產生一些消極的預設,思想導向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8-23不要用“否定”來教養孩子 勿忽視孩子情緒發展
- 2011-03-24好外婆教養有方“隔代教育 ”也能培育出優秀娃
- 2010-10-25心理咨詢:寶寶性格孤僻源自教養不當
- 2010-07-12教養應從細節規范開始 讓孩子帶著禮儀走向社會
- 2010-06-01(身邊的感動)不離不棄教養20余個殘障兒童的閻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