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養服務缺口大
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貧困晚期癌癥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癌癥疼痛給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帶來極大痛苦,常有“生不如死”的感覺。而在這些患者中,五成以上并未能得到有效的鎮痛治療,許多人在痛苦中走向生命盡頭。
“對整個社會來說,寧養服務才剛起步,還有更多的晚期癌癥病人無法得到此類救濟。”張曉芹的話中,帶著一絲遺憾。
據了解,目前省立醫院寧養院共有7名工作人員,包括3名醫生、2名護士、一名司機、一名文員,每天出診的就兩個醫生和兩個護士,而服務對象有110名左右患者。因為資金、人手不足,目前省立醫院寧養院的服務半徑僅為100公里左右,受益的僅有市區及周邊的一小部分縣(市)。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貧困晚期癌癥患者人數占癌癥患者總人數的5%左右,大約有四五千人。現有寧養服務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張曉芹說。
我省是癌癥高發省份。目前,每年癌癥新發病例約7萬,死亡人數約6萬,現有癌癥患者約9萬。在城鎮居民中,癌癥占死因的首位。農村癌癥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顯高于城市,癌癥是不少農民家庭因病致貧及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
寧養服務,義工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現實中,我省寧養服務的義工近乎空白。除了許多義工無經濟基礎、閑余時間不多,對開展服務受到一定的限制外,還有許多實際情況,讓義工很難介入。一是環境不允許,心有余力不足,因為服務對象大多在窮鄉僻壤、邊遠山區,路途較遠。二是缺乏專業知識。三是心理上有偏見,缺乏吃苦精神。2001年,省立醫院寧養院設立之初,從社會上招聘了32名義工。有一個義工第一次去閩侯一名癌癥晚期患者家中,還沒進門,就聞到一股惡臭,原來這名癌癥病人大小便失禁。她塞給患者家屬300元錢就離開了。這32名社會義工很快就全部退出了。后來,省立醫院想了個方法,從2009年初起,安排所有新上崗的醫護人員,必須到寧養院當兩周的寧養義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何時臨終獻愛心捐獻遺體能順暢
- 2013-09-13平凡山區教師臨終前一晚 自己打電話捐遺體
- 2013-08-26泉州六旬老人臨終遺愿:將善款捐給有需要的人
- 2013-06-26臨終掩憔悴
- 2013-04-28曹操臨終遺言無軍國大事 囑咐妻妾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