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來自醫療界的人大代表,醫療改革顯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難以回避的話題。在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人大代表依法履職”記者會上,鐘南山說醫改最核心的是要解決看病貴、看病難,改善醫患關系,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三大問題。現在很多問題都出現在大醫院,醫改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公立醫院的公立性、公益性。
在教育、醫療、房價這三座大山中,隨著一起又一起醫患沖突的不斷發生,讓醫患矛盾分外凸顯。對此,鐘南山開出的藥方是抓大,對大醫院進行公益改革。他指出,和許多國家一樣,大醫院的公益性首先表現在醫務人員的工資是國家給的,而不要讓醫院自己想辦法,醫生不用考慮藥的問題,也不用考慮要多看病人。
醫務人員的工資是國家給的,跟藥品檢查啥的脫鉤,這當然是杜絕以藥養醫的一個辦法,也是解決看病貴問題的對癥之策。工資是國家給的,大醫院從市場化回歸到公益屬性,不用整天想著開大處方,不用一個感冒就從頭到腳上上下下地做檢查,看病自然能便宜下來。
不過,僅僅通過大醫院的公益性改革,想要徹底解決醫患矛盾,還是不夠。
“稍微有點名氣的醫生每天要看50個病人,怎么可能容易?排隊3個鐘頭,看病3分鐘,醫患關系怎么可能改善?”正如鐘南山所說的,大醫院醫生的工資國家給了,會帶來開藥少、檢查少、看病費用減少的結果。可是看病難呢?稍微有點名氣的醫生,每天要看50個病人的結果,是怎么造成的?主要原因還是醫療資源稀缺、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好的醫生都在大醫院里,小醫院或小城鎮里的醫院,醫療環境、醫療質量難以得到民眾的充分認同,結果就是大醫院里人頭攢動,患者等得焦灼,醫生看得匆忙。醫生不是想看50個病人,而是有50個病人等著他看,醫生自然疲憊;排了也許兩三個小時的隊,換來的卻只是3分鐘的診療,患者難免煩躁,這也許是為什么門庭若市的大醫院更容易發生醫患沖突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抓大,更要促小。要建立健全能讓民眾信賴的基層醫療機構,也要鼓勵民營醫療機構進入市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丁潔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分級診療不健全,再建多少個三甲醫院能解決13億人的看病問題?”這一問切中肯綮。13億人的看病問題,確實不是幾個三甲醫院就能解決的。哪怕這些三甲醫院完全實現了公益性改革,對于龐大的醫療需求來說,也是杯水車薪。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昨天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應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包括基層醫療機構首診制等。
無論是走公益化之路還是市場化之路,醫改要獲得成功,繞不開的一點是,如何讓醫療資源最大程度地豐富起來。(董碧輝)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0廈門醫保參保率超98% 今年醫改大部分工作已完成
- 2013-04-25廈門醫改請獵頭公司尋人 最高四百萬全球"獵"名醫
- 2013-01-30汕頭考察團蒞石獅考察醫改情況 張永安陪同
- 2012-11-30醫改辦負責人:衛生部門將提高重大疾病醫療服務能力
- 2012-11-29中國醫院院長分享廈門醫改經驗和探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