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鵬鵬(化名)的智商測評結果135分!正常人中只有3%-5%的人有這樣的智商水平。常人智商水平是120分,天才智商水平是145分,而愛因斯坦的智商是160左右。就是這樣高智商的小男孩,成績長期倒數一二,學校的老師都認為他智力有問題。(5月16日《重慶晚報》)
明明是智商超群,接近天才的智商,卻長期被老師、家長誤以為是弱智,原來只因“小兒多動癥”作祟。醫生的權威鑒定給了孩子一份“清白”,給了父母一份希望,還原了三口之家本該有的寧靜與幸福。
可憐天下父母心。鵬鵬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可謂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付出了巨大的心機。孩子父親不惜辭掉公司高管的工作,從上海回到重慶,母親索性不再上班,一心照料孩子。可以想見,多年以來,一家人肩頭所背負的責任、愧疚、歧視、嘲笑、冷遇,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真相真正浮出水面,著實讓人感慨,原來僅僅是因為一個治療一周后就有明顯好轉的“小兒多動癥”。假若,這樣的情形,能被家長或老師盡早發現,后來一系列變故不就可以避免了么?只可惜,時間無法倒流,一家人曾經的努力付出顯得蒼白而無益。
仔細想來,鵬鵬患多動癥,或因遺傳因素,或是基于別的因素,但作為孩子的家長和老師,他們的粗心不容忽視。首先,孩子的父母實在太忙了,他們忙到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多數時間竟將孩子交由保姆照管。親情缺乏溝通與交流的澆灌,或是孩子患病的一個誘因。
而另一方面,鵬鵬成為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問題學生”以后,老師們越來越頻繁地與家長溝通,指責孩子的種種不是,卻一直沒有發現孩子真正的問題所在,這或許與老師們單純追求分數和成績有關。這不禁讓人想起清末文學家龔自珍那篇《病梅館記》,老師急于將孩子塑造成他們希望的那樣,而長期忽略了孩子的快樂、孩子的需求。
基于這樣的認知,筆者以為,造成“誤將天才當弱智”悲劇的,不僅僅是多動癥,更是家長粗心,以及老師們缺乏教育愛心,他們忽略了與孩子的情感、心理交流,無時無刻不在按自己的標準和訴求在要求、在束縛、在改變著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須知,呵護孩子就是呵護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年輕的父母和老師們啊,請你們引以為戒,切實負起教育責任,充滿教育愛心,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充分關注孩子的想法、要求和心理變化,請細心些、再細心些!(陳科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5-31[寫人記事]王學梅:“天才”,好樣的!
- 2012-11-28福州儲戶ATM機存款被吞近2萬3天才回款 銀行不付息
- 2012-06-28南科大復試滿分考生在屏東中學 被稱"英語天才少年"
- 2012-03-21愛因斯坦其實是天才少年 小時候成績不好并非事實
- 2012-02-24陳韻伊耶魯圓夢 各國一流天才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