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區以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持續深化文明創建,讓群眾共建、共享發展的成果
【核心提示】
一城文明風,滿目和諧情。這是群眾對“美麗廈門活力海滄”最直接的感受。那么,海滄從昔日一個偏僻漁村,一躍成為如今的文明新城區,文明指數測評從2011年的全省第8名,到2012年的第4名,再到2013年的全省第2名,“三年三級跳”背后原因是什么?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文明創建,其出發點是為民,落腳點是惠民。文明創建,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共同締造,這是海滄新城越來越美的內核所在。
海滄,滿城綠樹好風光。(林廣明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楊繼祥 林岑)
美麗家園,共建共享
“廈門有綠城,四季草木新。自古興禮儀,薪火傳文明”。這是一位從內地移居海滄的老教授即興創作的一首詩,他道出了海滄新老廈門人的共同心聲。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今在海滄,這一共同締造的因子,已彌漫到城鄉每一個角落,滲透到文明創建每一個細節,從街道,到社區,到小區,乃至最小的社會單元——樓棟……
“上班前,將孩子送到快樂暑假夏令營,我就能安心工作了,真希望這樣的夏令營每個假期都有。”日前,在新陽街道一家工廠上班的朱先生開心地說。
小項目,大文明。朱先生所說的快樂暑假夏令營,位于新陽街道“新廈門人”服務綜合體,是新陽前不久推出的全市首批公益創投項目之一。項目由企業認購,社會組織來運作,挑選優秀的義工老師,為轄區100名“新廈門人”子女免費開設聲樂、美術、手工等課程,在豐富孩子們暑假生活的同時,也解決了家長無暇照看小孩的后顧之憂。
小抹布,大文明。興旺社區居民吳大姐,出門上班時順手會帶一塊抹布,從6樓下來,整個扶手她都順手擦了一遍。樓棟的居民,就是用不少類似細節詮釋了“我愛我樓”的內涵。
創新不止步。海滄區在持續深化創建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文明創建的新機制,如今已形成了在區統籌之下,街道治理共同締造,社區服務多元參與,網格自治一核多元,樓棟微自治“我愛我樓”,全員參與的局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8泉州市泉港區:謀綠色發展 創建省級生態區
- 2014-07-18榕南臺環島路綠道擬建17個生態公園 2016年建成
- 2014-07-15生態走廊炫起“閩南風”
- 2014-07-08海滄:盯促結合治“兩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 2014-07-03永泰新增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 僅有3鄉鎮未獲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