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了,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和消費維權行動,也在積極構筑“誠信大廈”:“首屆誠信文化節”啟動600多家企業齊做誠信宣誓、電商誠信聯盟成立首批13家電商承諾誠信經營、山東文明網發出3.15文明誠信倡議書、 合肥聘百余名“好人”作誠信監督大使、武漢市文明辦市工商局聯合發布民生維權案件黑名單,等等。讓誠信成為3.15的重要的節慶內涵。(3月17日中國文明網報道)
3.15固然需要對不良商家,嚴懲不貸,嚴刑峻法,借助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公共大舞臺、輿論大平臺,開展轟轟烈烈的誠信宣傳、商業美德的傳播,同樣重要而不可或缺。
比如商界精英和成功的商人,多是誠信經營者, “一諾千金”、“內不欺己,外不欺人”;日常生活中,受人尊敬者也多是誠信之人,當今社會,誠信已成為了“第二張公民身份證”。讓更多人發自內心的將誠信品質,當做重要生活規則,“日用而不覺”。誠信中蘊含的道德力量、財富增量、快樂效應、公共凝聚力得到激情展現,“誠信大廈”就能在“厘米推動”、“蝸牛效應”中,越壘越高。
從這個意義上認識3.15的精神意義,處罰了多少偽劣商家、揭穿了多少商業黑幕,倒不是主要的,一年就3.15這一天、央視也只有一臺3.15晚會,其“打擊效應”和威懾力畢竟有限!通過誠信的宣傳,讓3.15煥發出微而著的美德感染力、誠信凝聚力、守法經營的向心力,讓誠信成為越來越濃的公共氛圍和社會氛圍,比“處罰效應”,更有價值意義、現實推動力。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誠信宣傳有一定的抽象性,好說不好做,好講不好理解,今天,各地文明辦將它和3.15結合起來,讓更多公民,更多商家通過身邊的案例,通過轟轟烈烈的公共事件,認識到誠信經營帶來的和諧效應、“不誠信經營”帶來的撕裂效應、精神摧殘效應,對誠信的抽象而陌生的理解,變得形象生動很多,就會生出更多的誠信認同感、敬畏感。
對于節慶活動而言,熱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轟轟烈烈的社會熱鬧、公共重視、全民參與,把健康的文化和精神理念,滲透其中,廣為傳播,提升公眾對優良的社會文化、道德發展的認知和踐行,比如春節的主要內涵就是感恩、大團圓等。我們通過3.15活動,將誠信的內核融鑄其中,讓誠信成為重要品質和靈魂,也是對節慶文化的一種推陳出新,對3.15內涵的一種深度挖掘。
“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讓商業誠信、精神誠信成為3.15的重要的內涵,助推誠信發展更上一層樓 。(雷泓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8闕劍軍:誠信經營 維護消費者利益
- 2015-03-17“誠信監督大使”為誠信注入“好人因子”
- 2015-03-17企業講誠信才能不緊張“3 15晚會”
- 2015-03-17吹響誠信集結號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 2015-03-16商家響應市民文明示范城創建 向不誠信經營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