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場之變
前場社區沿廈深、福廈、龍廈三條高鐵動車線建起6座社區文化公園,大大改善生態環境。 王文津 攝
家住杏濱街道前場社區官林頭社的林秀云,是本村人,從小在前場長大,2003年廈大畢業后在島內一家企業上班。后來她參加杏濱街道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成為前場社區一名辦事員。是什么力量讓她“孔雀西北飛”,從島內飛到島外?“是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家鄉的變化?!绷中阍粕钋榈卣f。
前場社區位于杏濱街道西北部,總面積4.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38人,外來人口卻達22189人,前場社區轄有官林頭、市尾、市頭、石厝、柿樹、前場等7個自然村。隨著新農村建設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活動的深入開展,在廈門市委政法委和集美區委區政府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的努力,前場社區實現了美麗“蛻變”,成為美麗廈門的“島外版本”。
大手筆規劃 后來者居上
10多年前,廈門市掀起了第一輪新農村建設熱潮。杏濱街道前場社區由于整體規劃拆遷建設島外物流園區,因而被排除在新農村建設名單之外。同時由于鷹廈鐵路、廈深鐵路、海翔大道等幾條交通要道貫穿前場,村莊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歷史遺留問題并存的情況,令村改居的前場社區多年來一直是臟亂差的典型。
像這樣一個島外農村,共同締造怎么開展,新農村建設又如何進行?廈門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詹滄洲掛鉤前場社區后,深感到這是一個歷史欠賬,有責任幫助償還。
大手筆規劃,才能讓后來者趕上!市委政法委和集美區委、區政府共同提出了思路,并成立由集美區發改局、建設局、規劃局、土地、農辦等部門20多人組成的工作組進駐前場,進行基礎設施完善,整治村容村貌?!按蟠笮⌒?00多個項目,其中包括道路拓寬、污水排放、自來水改造、池塘整治、路燈安裝、公交進村、學校建設等?!痹瓍^發改局負責項目工作的黃云騰告訴記者,規劃總投入約9600多萬元,這些項目經2年的努力目前已大部分完工。在前場社區,負責建設的一位村干部像數家珍一般告訴記者:“這是新建的環村大道,這是新落成的自來水工程,這是在建的村莊污水處理站、老人活動中心、村莊衛生清潔樓等23項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項目……”
心系民生,共謀發展。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詹滄洲先后10多次來到前場社區,協調解決社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集美區委書記李輝躍、區長黃曉舟多次來到前場召開專題會議,考察建設進度,現場修訂以獎代補方案,解決共同締造中的難題。
經過市、區、街道和社區的共同努力,前場社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躍成為福建省村莊整治的先進示范典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