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發源于廈門天竺山溪頭水庫的過蕓溪橫跨海滄區東孚鎮,流經大曦山核心區,匯入馬鑾灣,整個流域面積約50平方公里。
如今走近過蕓溪,只見河道寬闊、水體清澈,河中央搖曳著長勢喜人的凈水植物,河岸邊的濕地公園成了鳥兒的天堂。過蕓溪畔洪塘村主任林燕和說,“我們記憶中的20多年前的過蕓溪正在復蘇”。
然而,治理前的過蕓溪卻是另一番景象,以至于村民都不愿走近這條濁流。
今年以來,廈門市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選定海滄區過蕓溪、集美區后溪2條溪流作為治理試點,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統籌規劃,對山、水、田、林、路、村莊等開展系統性綜合治理,力爭形成良性循環的區域生態系統,使區域內生產、生活、生態有效、協調、可持續發展。
過蕓溪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根據環保部門采樣分析,過蕓溪流域高錳酸鹽、氨氮、總磷3項指數由原來的劣五類提升至五類水質標準。
與此同時,集美區對后溪開展了綜合治理,對17個入溪排污口、流域內16家工廠和洗沙場,以及農業、養殖等污染源進行集中整治。半年來后溪水質明顯改善,基本達到地表水五類水質標準,實現了水清、無異味的目標。
廈門將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喚醒鄉愁的過程,注重保護、重塑閩南鄉村文化特色,對村莊內的閩南風貌建筑、宗祠等進行保護修繕。
目前,海滄過蕓溪周邊6個自然村、集美后溪周邊8個建制村經過綜合治理,村容村貌明顯變化,農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前來旅游觀光的游客、市民紛紛稱贊:沿溪村莊更具閩南風韻。
記者走訪了海滄區西山自然村。只見全村被成片濃密的龍眼樹所覆蓋,生態良好、空氣清新。村里都是整齊的水泥路,交通便捷、道路干凈。村民的房前屋后經過修繕,十分整潔。村里的豬舍全拆了,沒有一點異味。村中心有一個池塘,水體清澈,間或有魚兒在晃動,周邊則是用石塊修砌的亭臺樓閣,是村民休閑、散步、聊天的好去處。
據介紹,海滄區充分結合本地特色,不大拆大建、不硬化土地、不破壞耕作層,不建設城市公園,引導群眾對村莊內的歷史風貌建筑、戲臺、宗祠、大榕樹等重要節點進行保護性修繕,對過蕓溪沿線28棟民房按照閩南建筑特色進行精致化提升。
海滄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谷說,這些保護性修繕弘揚閩南傳統文化,“有效提升了村民歸屬感,喚醒鄉愁”。
廈門市認為,治理小流域的過程也是讓鄉親們致富的過程。流域生態好了、環境美了,村民房屋、土地等租金不斷上漲,直接增加村民收入;旅游休閑產業、農家樂、民宿等的興起,帶動村民就業和致富。
據海滄區統計,目前過蕓溪片區已發展農家樂21家、民宿6家和花卉苗木單位25家,解決就業超500人,惠及試點范圍內近15%的人口,這些從業人員月均可增加工資性收入近3000元。
過蕓溪變美了,優美的環境已吸引陳及濱等23名外出青年回村創業,主要發展民宿和休閑農業。從阿里巴巴辭職回村創業的陳及濱,利用“互聯網+”經營民宿和植物種植銷售,月均收入達2.5萬元。集美后溪經過整治煥發生機,也產生了新的商機。溪邊的寶生園農莊獲評省休閑農業示范點、市十佳生態旅游景區等榮譽,平均每天接待游客數百人,而張莊136戶農戶中有80戶成了農莊的股東。
下一階段,廈門將把小流域綜合整治工作擴大至全市,爭取三年內,基本完成廈門境內9條溪流的綜合治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9-11構建治理“有償刪帖”的法治防線
- 2015-09-06泉州出臺治理海漂垃圾方案 打造環灣景觀優美海岸帶
- 2015-08-21莆田市多措治理農村垃圾 建設美麗鄉村文明村鎮
- 2015-08-18凝心聚力治理“兩違” 打造文明宜居豐澤
- 2015-08-18城廂區多措治理農村垃圾 建設美麗鄉村文明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