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愿者攙扶老人體檢
涵江區醫務工作志愿者們走進村居,為群眾免費義診送去健康。
涵江區志愿者走進福利院,為老人帶去慰問和關愛。
文明風11月26日訊(通訊員 朱秀花)這里涌現了傳遞慈善正能量的“中國好人”吳麗君; 這里有全國第三、第四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林水英;這里有用真情和愛溫暖他人的福建省“優秀志愿者”張菁,這里還有許許多多與人為善、默默奉獻的志愿者……一位位志愿者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在文明天空中散發出點點光和熱,扮亮了水鄉涵江璀璨的星空。
壯大隊伍,鋪就城鄉有愛的’畫卷”
志愿者,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務,是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標尺。涵江區深耕以文明為本的內在美,積極培樹“身邊好人”道德模范,也讓志愿服務的精神不斷發揚光大。
近年來,結合創建文明城市工作,涵江區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學雷鋒關愛行動”等品牌活動為載體,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努力推動志愿服務做到基層、社區和家庭,切實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內涵,讓市民在文明創建中受益。
為了實現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常態化開展,2013年5月涵江區在全市第一家成立了志愿者協會,不斷完善志愿服務工作的管理、培訓、激勵機制,完善網絡招募注冊的工作機制,多渠道開辟招募途徑,進一步壯大志愿者隊伍,增強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責任意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涵江區的志愿者注冊登記人數達1.6萬人,志愿服務隊有近百支,形成了黨員志愿者、社區志愿者、職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殘助殘志愿者、紅十字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環保志愿者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
在培樹先進典型方面,涵江區涌現出一個個展現孝行義舉、敬業奉獻、無私無畏、誠信友愛、節儉養德精神品質的好人群體,默默傳遞著奉獻友愛互助的正能量。涵江第一位入選“中國好人榜”的救人英雄黃紹塔,堅持好事天天做:利用在部隊參軍學到的急救技術,為體重90公斤左右的醉酒男子做人工呼吸;與消防官兵攜手,冒著生命危險勇赴火場疏散被困人員;他還主動照顧生命臨終的朋友,擔任義務保潔員……他自建陣地,利用新媒體在網上傳播精神文明,每天都及時更新“當代人民英雄黃紹塔”微博,宣傳好人先進事跡,宣傳見義勇為、遺體捐贈等善行義舉。他的微博被“雷鋒紀念館”、“王進喜紀念館”等官微關注,并進行互動。百度百科、好搜百科、互動百科等均收入“黃紹塔”詞條。他的事跡還被選入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質課程網站(精品教材)。
然而,黃紹塔僅僅是涵江眾多好人群體中的一個生動詮釋,目前涵江區已先后有30人入選“中國好人榜”,37人入選“福建好人榜”,“好人現象”層出不窮,也輻射著“好人效應”,激勵著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了志愿者隊伍。
制度護航,志愿服務向縱深發展
近年來,在創建文明城市進程中,涵江區高度重視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不斷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在組織領導、深入宣傳、典型樹立、機制創建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系統,推動著社會志愿服務工作的常態化深入開展。
在組織領導方面,涵江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文明委《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成立了領導小組,對各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隊建設、志愿者注冊登記、志愿服務宣傳發動、志愿服務投入、結對共建以及志愿服務成效進行常態匯報,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經常化制度化。
在深入挖掘和宣傳典型方面,建立起完善的道德模范推薦機制,在群眾身邊尋找好人,用身邊好人帶動身邊人。基層“推”。按照“身邊好人”評選標準面向基層、面向普通百姓,采取自下而上評出“小區(村組)好人”、“社區(行政村)好人”、“街道(鄉鎮)好人”和“涵江區好人”的形式,積極推薦評選各級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讓“小人物”登上“大舞臺”。媒體“報”。利用報刊、微信、網絡等平臺將好人推薦廣而告之,并組織專人深入實際采寫好人事跡。群眾“找”。發動志愿者、輿情監督員、通訊員深入學習、社區、企業等地,發現好人線索,及時報送第一手的好人材料。層出不窮的道德模范典型,可信可親可敬可學,讓廣大群眾看到了“草根”群體的道德堅守,成為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水平的品牌。
在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創建方面,涵江區將評選表彰優秀志愿者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選樹一批志愿者、志愿者團隊先進典型,在各期道德講堂上進行表彰,引導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加中央文明辦組織的全國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者組織推薦展示活動。繼續開展注冊志愿者星級認證和表彰活動,探索志愿服務社會回饋機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務網絡,讓市民享受到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
在營造氛圍宣傳引導方面,涵江區注重發揮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作用,開展微話題討論,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務理念,使志愿服務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和認同,形成“當志愿者光榮、做志愿者快樂”的價值導向。在涵江新聞網設立專題專欄持續宣傳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刊播“講文明、樹新風”志愿服務公益廣告,廣泛普及“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在學雷鋒日、國際志愿者日等重要紀念日,推出志愿服務專版,集中展示志愿服務成果;利用社區精神文明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在公共場所刊播和張貼志愿服務宣傳和標語,營造濃厚的志愿服務社會氛圍。
創新載體,服務品牌成“城市名片”
無論寒冬酷暑,有困難的地方便會有志愿者的身影。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題,涵江的志愿者走進社區、工地、學校、進企業、軍營、農村等地,與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結對幫扶,義務為群眾舉辦文藝演出、放映優秀電影、贈送春聯年畫等等,為困難群體開展送法律、送健康、送溫暖、送科技、送文化等關愛和慰問活動上千場次。各志愿團隊還走上街頭,深入村居,開展文明勸導、文明出游、環保宣傳、植樹造林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各類志愿服務品牌逐漸樹立,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了一股濃郁的見賢思齊志愿服務的好風氣。
“守望平安”行動由涵江區文明辦聯合交通部門,在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期間,組織上千名志愿者,相繼開展“快樂返鄉”、“親情暖心”、“美麗家園”、“平安守望”等志愿服務活動,為不熟悉電腦操作的在涵外來工辦理網上訂票業務,大力開展獻親情、助春運、美環境、送文體、保平安等活動,把志愿服務送到基層、做到社區、走進家庭。
“共享書香?愛心傳遞”捐書活動以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活動為契機,組織全區中小學生捐一份書香,留一份真情,為全區20個社區未成年人活動中心和鄉村少年宮捐贈課外書籍,變廢為寶,培養他們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的良好品質,增進學校、社區、家庭、未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吸引更多的中小學師生踴躍成為志愿者。
“網絡文明傳播”行動積極組織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利用各大知名網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積極引導網上言論,塑造正風正氣,傳播網絡正能量。積極參與"道德講堂"、"家規家訓進萬家"、"志愿服務"、"文明餐桌"、 "網上祭英烈"等多個專題活動,形成了良好的網絡文明氛圍。
為中高考考生提供服務的“愛心送考”活動,“社區志愿服務站”、“愛心小屋”、“愛心驛站”成員走進敬老院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聊天散心;倡導保護山川河流、植綠護綠的“志愿者在行動”等……這樣的品牌項目在涵江不勝枚舉,成為“學習雷鋒,志愿服務”的具體表現,這些活動吸引眾多市民紛紛參與,也成為涵江志愿服務的活動品牌。他們用平凡的奉獻承載了大多數人的光榮與夢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文明、播撒愛心,已經成為涵江文明城市的響亮“名片”,在志愿服務中唱響一曲曲動人、有愛的文明樂章。(涵江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11-26陳壩欽:反扒志愿者無私奉獻
- 2015-11-25浦城志愿者QQ群 群眾志愿者團體帶來的一股暖流
- 2015-11-24永安:舉辦“理論+實操”大型系列志愿者培訓班
- 2015-11-24禾緣社區小志愿者體驗救援志愿隊生活 救起輕生女
- 2015-11-24馬尾舉行青運會志愿者表彰儀式 42人受表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