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鄭正和曾孫念《永定鄭氏族譜》中的祖訓
“孝敬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清晨的霧氣剛剛散去,伴隨著孩童的咿呀聲,龍巖市永定區(qū)鄭茂富家中的早教課堂又開始了。老鄭懷里坐著曾孫,手捧《永定鄭氏族譜》聲聲朗讀祖訓,此番此景一如他當年教育女兒時的場景。
“你要勇敢說不”
“毋作非為”是老鄭對女兒從小就灌輸的觀念,在他看來,“非為”的判定就是法律,法律不允之事即為非為。在牡丹電視機的時代里,報紙是除祖訓之外的第二塊法治課堂。每天將最新刊登的法治新聞剪下,貼在簡報上,下班后將內容念給尚不識字的女兒聽。在女兒的啟蒙教育記憶中,最多的內容不是白雪公主之類的童話故事,而是一則又一則法治新聞,以及一本又一本的剪貼報。
就在一天天讀報聲中,女兒對于法治的概念也漸漸有了輪廓,開始走進小學的課堂。一天,女兒放學回家比往日有些遲,且臉上滿是怯色。老鄭便起了疑心,細細詢問,原來女兒的同學偷了家長的錢,放學后讓女兒一同去小吃街,她請客。雖然女兒不愿意,但出于對同學的擔心,于是一同前往,但一口零食也沒敢嘗。
“你做得對。”老鄭教育女兒,雖然她的同學只是偷父母的錢,但于法而言,是“非為”。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不能因為事小而輕視法治。“以后對于這類‘非為’,你要勇敢說不!”說罷,將那本摩挲得有些舊的族譜翻出,與女兒說起一個一個載入族譜的鄭氏名人的故事。而女兒也在這些優(yōu)秀祖輩的故事中,讀懂老鄭那對于法治教育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