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東坂村安良堡
文明風8月8日訊(通訊員 高巖)近年來,大田縣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鄉土文化的開發、保護、傳承和創新提供了強大動力。縣委宣傳部、文明辦、文體局、教育局、旅游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接連開展傳統村落、農業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等挖掘和認定工作,在修復文化斷裂的同時,建構有效的文化銜接與整合機制。全面打造田園家園綜合體、創建農業特色小鎮,文明鄉村,厚植“六種鄉土文化”,即村落文化、民俗文化、鄉賢文化、先賢文化、手工文化、土堡文化,使之交相輝映,涵養農耕文明變革新生,走出一條“產業—生態—人文”一體化道路,在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鄉土文化的靈魂和引領。力促鄉村旅游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帶著縈繞心間的“鄉愁”,紛紛踏上大田這片多彩的土地,進行穿越之旅、懷鄉之旅、尋夢之旅,農耕文明展示了新的魅力。
村落文化——維護傳統村落古樸整潔。我們在美麗鄉村活動中,沒有偏離它的源流與魂魄,以其獨特的血緣與地緣關系,形成民風民俗,敘說著鄉土的縱橫多樣與歷史滄桑。在村落文化建設中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進行加以保護。一是完善村落基礎設施,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通過中國傳統村落申報,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投入,整合各部門資源,加強村里水、電、路、房、通訊等方面建設,全力抓好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維護傳統村落古樸整潔。二是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根據傳統村落群眾自覺的勞動實踐和生活習慣,引導村民逐步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約,用以規范村落治安、環境衛生、節慶活動,加強構建和諧村落,杜絕不文明行為。三是倡導村積極參與,實行民主自治管理。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中,引導、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對傳統村落實行民主監督,涉及村民的大事要通過村民大會決議,方可執行。
2016年國家住建部公布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三明14個村落入選,大田縣占有四村,分別是:建設鎮建國村、華興鎮杞溪村、吳山鄉張坑村、梅山鄉香坪村。之前,已有濟陽鄉濟陽村、桃源鎮東坂村、廣平鎮萬宅村被確定為中國傳統村落。福建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共認定歷史文化名村62個,三明6個村入選,大田占3個,分別為桃源鎮東坂村、華興鄉杞溪村、屏山鄉許坑村。這些殊榮彰顯大田縣傳統村落資源豐富,是一筆寶貴的鄉愁文化資源,結合美麗鄉村,加大保護力度,促進鄉村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延續。
為了讓杞溪古村“活”起來,華興鎮黨委書記顏佳秀一字一句,學習關于傳統村落發展的優惠政策以及相關的項目補助條款,并且多次進京,最終爭取到了30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同時積極與省市縣住建部門對接,讓一批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先后完成了村道亮化改造、實現全村主干道硬化、修建了杞溪孝賢公園、三明杞溪書畫分院落成……徹底改變了杞溪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舊貌,杞溪村還成功申報了福建省第一批傳統村落、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福建省美麗鄉村和福建省生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