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進社區 垃圾齊分類”社區志愿活動現場
東南網8月18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劉瑋)8月18日,“環保進社區 垃圾齊分類”第41、42期社區志愿行活動分別來到廈門市思明區濱海街道演武社區和中華街道霞溪社區,思明城市義工們為小區居民們帶來了一頓豐盛的“環保知識”大餐。
18日上午,在演武社區,義工們把帳篷搭起來后,熱情的居民圍著義工,爭先恐后恐后的參與答題。“過去家里所有垃圾都往一個袋子里裝,現在學習了,我知道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四類。”一位阿姨笑著告訴義工。
華僑中學的陳同學為游客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隨著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居民掌握了垃圾分類的知識。18日下午,在霞溪社區名匯廣場門口的垃圾分類宣傳現場,一位能夠答對大部分題目的小姐姐引起了義工的注意。這位來自華僑中學新初一的陳同學,不僅對垃圾分類知識掌握的很好,她還主動要求加入義工隊伍,參與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和推廣,穿上紅馬甲的小姐姐立刻投入到分類知識的講解中。參與垃圾分類知識答題的不僅有附近的居民,還有在中山路游玩的游客。來自漳平的游客聽了義工講解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后,直呼漲知識了。
居民了解垃圾分類知識
現場的環保酵素制作、舊物利用以及牛奶盒成分展示吸引了不少居民參與,居民紛紛參與到垃圾分類游戲中。這不僅讓居民認識到了垃圾分類的意義,而且有效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分類意識。
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是對垃圾進行前處置的重要環節,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從垃圾中分離出來,重新回收、利用,變廢為寶。此做法既能提高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又可減少垃圾處置量,是實現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市民參與垃圾分類小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