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奶奶評選
文明風10月17日訊(通訊員 張燕妮)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良好的家風能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近年來,晉江金井鎮大力弘揚家風家訓文化,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挖掘、宣傳、推介一批身邊典型,扎實推進“家+文化”建設,傳播傳承閩南優秀家風文化。
文化傳承 打造“家+文化”陣地
為感受經典“家+文化”的滋養,把傳統文化基因融入反腐倡廉的價值理念當中,今年初,金井鎮黨委政府與金井派出所聯手打造了金井鎮機關黨員廉政警示教育館。
“我們特邀了本地書法家來揮毫潑墨,將金井鎮眾多古厝上銘刻的家風家訓用書法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大家感受經典家風家訓的文化滋養。”金井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把傳統文化融入反腐倡廉的價值理念當中,不但做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更讓大家感受到經典家訓的文化內涵,讀家訓、立家教、養家風,使清廉家風在金井得到真正的傳承。據了解,金井鎮機關黨員廉政警示教育館通過與周邊書畫室、圖書吧等相配套,不但可以對鎮機關黨員干部開展廉政宣傳教育,還可豐富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學習生活,進而營造一個干事創業謀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可以看到,在館內精心打造的家風家訓文化走廊里,這些散落在不同古厝里的家風家訓,都是專人通過深入挖掘收集金井本地古厝和番仔樓上銘刻的家風家訓楹聯,再邀請本地書法家以楷草隸篆等書法作品形式展現出來,可以讓參觀人員在欣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深刻感受到先人們對崇德尚廉精神的重視與傳承,浸潤在正能量中。
言傳身教 塘東家風入千家
金井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家規家訓文化底蘊深厚。在金井鎮轄區的許多閩南古厝、番仔樓大門兩旁的《詩文堵》上都刻著家訓,用以訓導后輩、啟迪來者。其中,塘東村的家風文化可以說是金井鎮的典型之一。
“為國為家,效忠盡力,子承父業,世代相繼”是塘東人世代相傳的祖訓。祖祖輩輩在此生活的塘東人克己、寬厚、包容、和諧相處,那些待人、治家的家風家訓隨處可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塘東人,使得這樣的優秀文化融入鄉村傳統文化,并牢牢地根植在村民心中。
在塘東,說起著名旅菲華僑蔡本油,無人不曉。蔡本油早年家境貧困,20世紀初,40歲的他因生活所迫到菲律賓謀生。從當店員開始,蔡本油以他的聰明忍讓、勤奮拼搏,在短短20年間發展“錦”字號的商行、公司10多家,躋身菲律賓華僑富豪之列,成為菲律賓的“糖王”。
蔡本油致富后不忘支持家鄉教育和公益事業,在家鄉建造了兩座樓房,一座是西式番仔樓,一座是中式三開間雙層樓,取名“油香閣”,這兩處建筑如今由其后輩居住。埕堵刻著兩則格言“:留福與子孫,未必盡黃金白鐲;種心為產業,由來皆美宅良田”“,古今來有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稱第一人品,還是讀書”,教人以讀書明理、行善積德為根本,是蔡本油留給后代的家訓。他告誡子孫,要“種心”,不要窮奢極欲,一味只為自己的享受;要多讀些書,明白做人的道理,多積德,多為社會做貢獻。
塘東村的古民居眾多,行走在村里的古厝間,可以感受這里充滿歷史底蘊的家風家訓,仿佛置身于上一輩人辛勤創業的時光里,先人留給后世子孫的精神財富,成為激勵他們一步步向前的堅實動力。
標桿引領 圍頭文明新風評選熱
家庭好家風中興旺,鄉村好鄉風中發展。近年來,圍頭村也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開展了星級衛生紅旗戶、好媳婦好奶奶評選、村規民約修訂等一系列活動。通過培育良好家風,形成“家家有家訓、戶戶好家風”的良好氛圍,以標桿引領來助推鄉村文明蔚然成風,為美麗鎮村建設添姿添彩。
在晉江圍頭村的文明新風評選中,特別值得一提的便是至今已經堅持了 8 年的“星級衛生紅旗戶”評比。據介紹,這項從 2010 年開始的活動主要是為了營造整潔、文明、舒適、健康的村莊景區環境,讓全村村民一起參與到建設文明鄉村的活動中。8年來,活動得到了全村村民的積極支持,村民文明素質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晉江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