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24日訊?? 福安市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過程中優化整合專門服務群眾的公益培訓學習機構——鄉村教育院,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堅持以“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指導思想,發揮志愿服務隊伍作用,開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咨詢、職業技能培訓、醫療保健等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課程服務,切實提升群眾的道德素養和文化教養,不斷豐富農村教育內容,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福安落地生根、入腦入心。
新時代鄉村教育院統籌城鄉,整合資源,構建“市、鎮、村”三級全覆蓋網格化活動體系,以家庭教育為切入點,引導家長科學教子,補足教育短板,并拓展培訓項目內容,更好滿足廣大群眾不同需求。在開展志愿服務過程中,摸索出“3+X”模式,“3”即固定講壇、流動講壇、自助講壇,“X”是對“三大講壇”的多樣補充。
固定講壇。設在城區,實行“三定”,定時、定點、定專家。從教育系統遴選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強的志愿者負責講壇日常運作。每半個月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開展一次培訓或講座活動,內容包含黨的十九大理論宣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咨詢、職業技能培訓、醫療保健、家政等課題。
流動講壇。利用雙休日或晚間深入鄉村,開設以家庭教育為主的培訓和講座活動,廣泛開展家長培訓、家庭教育導師培訓等,帶動數萬名家長堅持讀書成長。協同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市婦聯、人社局、社科聯等單位舉辦黨的十九大精神、家庭婚姻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禁毒等宣講和果蔬栽培、電商再就業等培訓。
自助講壇。根據當地群眾的需求,由鄉村教育所、教育站自主選擇,實行“菜單式”選擇上課主題,兼顧學校、家長需求選擇主題到學校、村(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努力做到“鄉鎮有所呼、我們有所應”。構建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網格化”活動體系,帶領志愿者走進機關單位、走進社區、走進鄉村。
“X”多樣補充。其一是父母課堂讀書沙龍,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其二是小手大手親子活動,涵蓋親子迷你馬拉松、親子繪本閱讀、親子研學等活動。其三是“劉新惠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語音課堂”,只要“一部手機+網絡”,隨時隨地咨詢家庭教育問題。其四是“五福云課堂”,實現鄉村教育院與鄉村教育所、教育站的同步互動課堂。
足跡遍布鄉村。從教育系統遴選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水平高、熱心公益的教職員工,組成800多人的志愿服務隊。現有家庭教育高級講師指導師12人,高級講師150人。志愿者利用雙休日或晚間開設培訓和講座活動,自費訂購車票下鄉宣講和培訓,請進來走出去,以共建促進共享,構建了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網絡。
補足教育短板。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短板,辦好落地式家庭教育,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發展。家庭教育為普遍性和接地氣的方式,使群眾聽得懂易接收,引領群眾自主參與,解決疑難問題,實時貫徹國家、省、地方政策,由原來“要我聽”變為“我要聽”和“我要學”相結合的形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也提升鄉村教育院內力。
引領志愿服務。避免了志愿服務上頭熱下頭冷的局勢。鄉村教育院的受眾對象是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受教育文化程度,人人均可參與,人人均可受惠。引導群眾主動參加講座開講前協助準備,邊協助、邊學習、邊積累、邊提升,從聽眾轉化為志愿者,再成為語音課堂錄播員,最后提升講師志愿者的逐級蛻變過程。
鄉村教育院推進福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以來,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共開展200多場公益講座和親子活動,受益群眾近10萬人次;同時公益講座網絡點擊量突破68萬人次,被福安群眾親切稱為“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