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福建脫貧攻堅典型經驗交流會在福州召開。會議總結推廣了全省扶貧基金會和省扶貧開會協會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為接續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打好基礎。會上,通報表揚了45個先進集體、72位先進個人和頒發扶貧奉獻榮譽的91位老同志、扶貧貢獻的72家(位)企業、單位(個人),為脫貧攻堅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10月31日中新網)
會上,漳州市、三明市、南平市、福州市、寧德市、龍巖市、泉州市、莆田市扶貧開發協會和福鼎、云霄、安溪、政和縣做了脫貧攻堅典型扶貧案例發言,這些地方脫貧攻堅的事例讓筆者感慨萬千。
窺一斑而見全豹。漳州市、三明市、南平市等全面脫貧只是閩南大地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福建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發起向貧困的決戰,不見硝煙,卻精彩絕倫。各地聚焦短板弱項,全面改善基礎設施,針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三保障”“三落實”“三精準”大排查等專項行動,多力齊發全面補齊短板弱項,帶領人民群眾闊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路上。
著力聚焦短板弱項,脫貧攻堅更精準。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由于福建某些地方貧困原因不同,如何將群眾全員引到戰貧陣地上來?讓戰貧彈無虛發,各級政府聚焦短板弱項發力,找到困難的根源,對癥下藥。就如漳州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將扶貧工廠開到了群眾的家門口,將群眾自產的農副產品進行包裝推銷,不僅助推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還讓當地婦女在家門口就近務工,如此下足“繡花功夫”,因村因戶精準施策,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讓貧困戶進入新時代,過上新生活。
戰貧不懼“關山難”,用干勁鑄就攻堅利器。在“大走訪、大排查”和脫貧攻堅“百日提升行動”等專項行動下,漳州、南平等地的脫貧攻堅的“高地”被一一拿下。從“山高路遠”到“高速發展”,地方干部和群眾硬是靠著拼勁,讓群眾告別“隱世貧困”交通基礎設施,實現從“爬坡過坎”到“美麗常駐”的跨越。讓地域不同的福建大地,硬是靠著拼命三郎的干勁,讓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發展滯后等問題一一得到落實,實現了產業生態的跨越,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福建速度”。
瞄準問題靶向,用大數據為脫貧攻堅加速。在福建“互聯網+”推動經濟扶貧并不在少數,為了解決群眾的農產品銷路,書記縣長直播帶貨足見真功夫,無論是福建為邊遠山區提供“互聯網+農產品”“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等模式,拓展了農民致富渠道。再加上科研單位給脫貧攻堅送人才、才經驗,讓福建在脫貧攻堅中更有支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力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讓戰貧產生“加速度”,推動了群眾脫貧攻堅的積極力量。(晉安區文明辦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