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們參觀“感恩母親館” 閩侯文明辦供圖
“孝道”故事代代傳
引領“孝道”好風尚
在閩侯縣大力發展雪峰山城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大湖鄉結合不同村莊特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洋山村擁有歷史悠久的“感恩母親”孝文化傳統,現存感恩母親民俗歷史文化建筑5處,在石龍自然村,一條300多米的登山道,更是世代村民口耳相傳的“孝道”。
相傳,在明朝,村中有一孝子名叫宋武,他與母親二人住在一座名叫“三丘田”的大山旁。因其母親的雙腳患痛風不能行走,他不分寒暑地每天背母親前往3公里外的鄰村(上洋自然村)請郎中醫治,并順路到李三娘祖殿為母親祈福,十多年不曾放棄。而往返途中最艱難的就是要翻過屋前那一座名叫“峭峭嶺”(又名“后川尾”)的山坡。村民們被他的孝心所感動,便把他家門口至“峭峭嶺”山腳的這條300多米的登山道稱為“孝道”。
“孝道”的故事代代相傳,洋山人知恩感恩之情生生不息。1997年,洋山村的陳氏兄弟5人修建了一條村道回饋鄉親,路建成后帶動了新村建設,使得家鄉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為感恩陳興滔等鄉賢一家義舉,便以其母親名字給村道命名,謹作紀念。
“今天跟媽媽一起走‘孝道’,也體會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母親的,以后,我會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小朋友陳瑾昕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