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紅”成了翔安最美的風景線。李毓琳 攝
綻放在枝頭的三角梅,映紅了初夏的翔安。與這般美景一樣火紅的場景,是當前出現在翔安大街小巷的各類以城鄉環境整治、文明習慣養成、健康生活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教育活動。
文明創建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作為“島外大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翔安區委、區政府緊盯文明創建工作,盯住關鍵,盯在日常。全區340支志愿者服務隊,注冊志愿者5萬多人,志愿服務蔚然成風;特別開辟“翔安文明展播”專欄,重視以榜樣的力量引領文明新風尚;全區志愿服務驛站遍布大街小巷,已有6個“愛心屋”投入運營,營收全市第一……如今,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心公益等文明行為已成為群眾的自覺實踐。文明新風傳遍翔安各個角落,走進尋常百姓家,吹進群眾的心坎里。
孝老敬親
以榜樣力量引領新風尚
如今,在廈門市翔安區的多個社區里,處處可見愛心接力。蓮塘“老人之家”、五美“雨花齋”幸福院、蓮花醫院長壽村老人公寓……一個個溫暖人心的志愿服務平臺,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了新活力。
五美社區的“雨花齋”是廈門首家由社區發起的免費互助素食餐廳,轄區內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都可免費去那里用餐。五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清楚是這個餐廳的發起人之一。“雨花齋”能夠辦得如火如荼,陳清楚是其中的大功臣。
餐廳成立初期,陳清楚和朋友湊了幾千元作為運營的費用。之后,居民和熱心人士自發組織捐款,5元、10元、100元……還有一些居民得知糧油緊缺,便立即買糧食補充。義工們也紛紛主動請纓加入服務隊伍,幫忙處理各項事務。周末,餐廳還會組織小朋友一起加入,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為保證餐廳的運轉,陳清楚還帶頭建立微信群,開展每日一捐錢獻力活動。三年來,除疫情期間,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免費午餐的供應從沒有間斷過。
截至目前,該餐廳共收到捐款10萬余元,受惠用餐人數43242人,義工出勤4512人。五美社區通過搭建免費互助的素食餐廳播撒愛心,溫暖他人也溫暖自我,把助人自助的理念落地生根。
文明是翔安最鮮亮的城區底色。像陳清楚這樣的榜樣力量,正潛移默化地引領著時代文明新風尚,而“文明翔安”帶來的美好變化,也無聲地提升著居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