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銅梁區雙山鎮建新村2社,村民胡青海正在自家院子里打掃清潔,修剪花枝。走在建新村,你可以看到,“四好農村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房前屋后栽滿了鮮花綠樹,雞棚、柴棚規范整潔,成片的櫻桃樹吐露綠枝,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個偏遠的山村,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現在的環境,比起幾年前好得多了,大家都覺得很舒服。”胡青海笑呵呵地說。(渝北文明網)
院壩里干凈整潔,種植了三角梅、木春菊等花木,屋前的水泥公路通到了家門口,下雨天也不會打臟鞋子。新建村村民胡青海的舒適感由何而來?來自于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來自于他們村的“領頭雁”效應。
不能小看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要讓“三農”真正美起來,在鄉村振興路上邁大步,建好鄉村振興示范點,等于為其他鄉村振興提供了榜樣,讓農民、農村、農業建設發展少走了不少彎路。近幾年,建新村結合“一化兩改三不見”專項行動,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廣泛宣傳充分發動,全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一時美到時時美,由一處美到處處美,實現全域整治、全域推進、全域提升,努力把鄉村建成人們喜歡的樣子。
建好鄉村振興示范點,要從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入手。以建新村為例,當地通過表彰人居環境先進典型、新鄉賢好鄉親等模范,通過先進帶動,激發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讓寂靜的鄉村生動起來。有新鄉賢引路,使得地處重慶邊遠鄉村的建設村迸發了全面發力基本產業、改變鄉村面貌的活力,讓貧瘠的鄉村豐盈起來。前來建新村學習的鄉村多了,建設村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在產業上借鑒人家的發展優勢,引進了人才發展了櫻桃、李子等小雜水果特色產業,連續成功舉辦了14屆雙山櫻桃節,成功打造了雙山櫻桃這個品牌,為群眾更多奉上“致富果”。
建好鄉村振興示范點,更需要精神力量推進。為了豐富山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建新村還在村主要公路兩旁安裝了路燈,準備了音響設備,讓群眾跳起了壩壩舞;在村民聚居點安裝了健身設施,方便群眾鍛煉健身。建新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起觀景平臺、休閑涼亭、景觀廊道、3公里長的環線采摘步道及“櫻桃公園”等,將鄉村好人好事一并在“櫻桃公園”宣傳,在進一步美化山村環境同時,有力推進鄉風文明、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向好。
由此可見,建好鄉村振興示范點意義真不一般。此舉不僅讓邊遠鄉村的美有了底氣,發展有了力量,也為推動“三農”大提升,為鞏固脫貧成果增強了源源不斷的振興力量。(晉安區文明辦 李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