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給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鄉親們實現脫貧,鼓勵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三年春華秋實,三年勤耕不輟。全市上下懷著對習近平總書記的無比感恩之情,以強烈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實踐認同,堅定不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聚焦“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這一歷史重任,積極探索、創新實踐,把精準扶貧的“寧德模式”全面導入鄉村振興,緊緊圍繞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的樣板區”,統籌推進“五個振興”,特別是按照“精準定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思路,打造形成蕉城大黃魚、古田食用菌、福鼎白茶、福安葡萄、霞浦海參海帶紫菜、柘榮太子參、周寧高山花卉、壽寧高山茶、屏南高山蔬菜的“一縣一業”產業格局,并通過全面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融合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壯大,培育出了一批農業百億強縣、十億強鎮、億元強村,闊步前行在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上。
越是學習、越是踐行、越是發展,就越能深切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高瞻遠矚和深遠謀劃,也越能認清寧德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和實踐地肩負的重任和使命。鄉村振興,永遠在路上。站在奮力譜寫“寧德篇章”的新起點上,我們必須始終懷著無比感恩之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更加堅定走好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好特色振興路,必須全力鞏固脫貧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推動特惠性政策向常規性、普惠性政策轉變,用好“動態監測幫扶、重點政策銜接、產業就業幫扶、社會保障兜底”等工作機制,特別要緊盯老區村、少數民族村、海島村等,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走好特色振興路,必須全力做大特色產業。按照“精準定位、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思路,注重以現代化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融合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壯大,持續做優“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繼續打造農業百億強縣、十億強鎮、億元強村,切實念好新時代“山海經”。
走好特色振興路,必須全力建設美好家園。堅持規劃引領,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提升農村交通、供水、電網、物流、信息等基礎配套,建設一批休閑廣場、口袋公園、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集中解決鄉村在總體面貌、管理服務、環境美化等方面“差一點”的問題,從內到外提升鄉村的顏值和氣質,力爭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的標桿、鄉村旅游的典型。
走好特色振興路,必須全力建強基層組織。注重抓黨建促進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建強縣鄉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常態化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員“一書記三大員”,不斷推動各類資源、理念、人才向鄉村匯聚,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接續奮斗、苦干實干,在奮力譜寫“寧德篇章”的新征程中,寫好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回報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厚望!(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