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解困,真情關愛暖人心
志愿者在安置點服務轉移群眾。
除了在前線奮戰救援,還有不少“紅馬甲”在大后方發揮著后勤保障的重大作用。
安置點村民的吃住條件,受災區域斷水斷電如何恢復,救災一線人員的溫飽問題……連日來,后勤保障一直是志愿者們心里的牽掛。臺風登陸后,晉江東石的風勢雨勢有所減弱。在僑聲中學安置點,社區志愿者等工作人員勸導轉移人員繼續安心待在安置點,并提供食物等暖心服務。
德化南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轉移群眾一起觀看《長津湖》。陳志成 攝
在德化南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了避免轉移群眾“回潮”居住,還設置了棋牌室、乒乓球桌等文體活動設施,在保障轉移群眾安全的同時可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據介紹,在全市各地受災點,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轄區志愿者為村民安排臨時住所和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資,做好24小時值班值守,及時處置突發情況。
在受災最嚴重的南安洪瀨,因為洪水泛濫,被困群眾停電停水。“老鄉,面包、礦泉水不夠的話,這里還有。”泉州真情在線公益協會聯合愛心企業用沖鋒艇將愛心物資送到災民手上時,仍不停地叮囑著。
“你們辛苦了,等忙完趕緊來吃飯。”29日在百源路清理倒伏樹枝的現場,智善慈航公益、泉州市總商會公益攜手老泉洲會館一起做的大鍋咸飯及肉羹水丸湯一一送到泉州市區災后搶修現場。
志愿者為一線抗災人員準備愛心餐。
29日,為了讓更多參與災后恢復的搶修人員吃飽吃好,東南公益發起“公益捐餐 致敬城市守護者”愛心行動,當天共18家門店參與愛心捐餐,一共送出1155份愛心餐,數十名志愿者參與愛心配送。“真好,飯還熱乎著。”當晚6時許,市區花巷的刺桐鯉市政老城區運營部支部,多名一線搶險人員接過東南公益志愿者送達的愛心餐,津津有味地吃著,這是他們參與搶險工作多日以來,第一次準點吃上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