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記憶:古端午是健康節 南朝留下屈原托夢說
http://www.caoliu14.com?2010-06-13 10:22? ?來源:重慶晚報
我來說兩句
解放初辦水上運動會
自1951年舉行第一屆端午節水上運動會以來,山城的劃龍船活動革除了過去的蹬旗、敬神等程式,增加了規定競速項目
今年77歲的重慶日報退休記者陳明信印象最深刻的,則是1951年在朝天門舉行的重慶第一屆端午節水上運動會。那時只有十五六歲的他,第一次看到大江里賽龍舟的盛大場面。
兩江交匯處扎著彩綢的“彩龍船”,就是比賽的終點,也是頒獎臺,獎品主要是鴨子,也有少量的紅包。十幾支龍舟隊分別從兩江向終點進發,朝天門一帶鑼鼓喧天,兩岸擠滿圍觀的市民。
賽龍舟的船是特制的,身形細長俗稱“黃瓜船”,前后還加了木雕的龍頭龍尾裝飾。船頭一人喊號子,船尾一人敲鼓,劃船的都是“水鷂子”,就是船被打翻,也能把它翻轉回來繼續劃。
據了解,當時設有龍舟競渡“搶鴨子”等表演項目,1500余名運動員參賽。《重慶體育志》記載,自1951年舉行第一屆端午節水上運動會以來,山城的劃龍船活動革除了過去由水運碼頭、商業行幫操辦,以及蹬旗、敬神、拜碼頭、放火炮請龍頭(踩船頭的人)等封建程式,增加了規定距離競速比賽、表演項目,并按比賽規程、規則進行評比、獎勵。每次比賽前還要進行培訓、宣傳,大大擴大參加活動的群眾面,劃船技術水平也隨之提高。
1959年端午節進行的重慶市龍舟比賽規模更加盛大,除了10多只龍舟參加競速項目比賽外,還有游泳、著裝泅渡、水上救護、摩托艇、航空航海模型等體育表演和彩船比美、水上游行、川江船型展覽等,十分熱鬧壯觀。
但文革開始后,“破四舊”讓傳統節日的習俗幾乎蕩然無存,直到改革開放后逐漸恢復。■記者 楊娟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
- 2010-06-11屈原故里迎端午
- 2008-07-10屈原故里賽龍舟
- 2008-06-04端午文化論壇專家:端午節習俗并非源自紀念屈原
- 2008-01-21情系湖湘:百位兩岸文化名人 汨羅江畔祭拜屈原
- 2008-01-21情系湖湘:百位兩岸文化名人 汨羅江畔祭拜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