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期間,他整日里上山下鄉,指導農民科學種植管理瓜果,走遍了全縣90%的村莊,與農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工作中,他盡心盡責,貼心服務“三農”,先后引進油奈、錐栗、枇杷、梨、桃等優良品種;為提高服務效果,他自制標本、教具,編寫科普教材,利用晚上、午間給農民授課;退休后,本可以回到省城福州,與妻兒同聚安享晚年,可他卻毅然選擇了一人獨自待在山城周寧,繼續為他未了的“事業”發揮余熱。他就是在很多人看來有點“傻”的高鎮權,在周寧,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親切地稱他為——“老高”。
老高今年已經76歲了,祖籍福州倉山。1963年7月從華中農大畢業后,為響應祖國“屯墾戍邊”的號召,他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1983年作為周寧縣引進的農業科技人才,他來到山城周寧。作為高級農藝師的老高,與周寧農民結下了不解之緣,1999年退休后,他踏遍周寧的山山水水,一如既往地繼續為農民提供科技知識咨詢與指導,關心資助幫扶困難學生,先后被評為“省科普惠農帶頭人”和省市縣“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這一晃,就是32年。
禮門鄉仕本村的李克火、李克鈴倆兄弟有140多畝錐栗。十幾年來,老高數十次到錐栗園,教他們嫁接、修剪、施肥等科學管理方法。李氏兄弟的錐栗就比村里人的高產了許多,他們信服地說:“有老高指點就是不一樣”。 如今,在他的精心指導下,該村種植錐粟已達3000多畝,年收入40多萬。而老高,則對村里的錐栗種植情況如數家珍,誰家的錐粟多、誰家的錐粟長得好,他都一清二楚。老高每次一到村里,村里的錐農總是爭著請教,爭著聘請他為技術員。
老高是周寧縣很多果園的義務科技員。在農業局工作的日子里,他幾乎把縣里所有的果樹都摸了個遍,藤稔葡萄、枇杷、甜柿、黃花梨……只要是周寧農民有的,他無不細心指點。他根據當地氣候、地理條件充分發揮個人特長,先后實驗并成功地引進了油柰等優質高產品種水果,實現了高山地帶種植各種果樹提前開花結果的夙愿。但是,僅僅指點幾戶是不夠的,要把真正的科學種植技術傳到農村家家戶戶,一定要深入到農村之中。于是,一把剪子、一本他自己編寫的教材、或是再帶上幾張圖例,這就成了老高下鄉的必備材料。
“哪里有果樹,哪里就有老高。”老高一年下鄉的時間通常要達一百多天。老高知道,農民朋友白天要上山忙活,要把他們集中一塊進行培訓,只能選擇晚上的時間,于是,他又多次將辦培訓班時間調到了晚上,仕本、樓坪、下西坑等村都多次留下了老高夜間授課的聲音。
“堅守,科技惠農就能一步步實現。”老高常常帶著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全縣幾乎所有果農的聯系方式,而老高的電話,果農們幾乎都能脫口而出,果農有事,只要一個電話,他總能爭取去,他說,科技人員,就應該常下鄉。幾年下來,老高與許多農民結為朋友,吳萬利、徐木森、張孫林……他們與老高不僅僅談果樹,還談起了家庭、社會。老高說,老區農民樸實、厚道,他非常珍惜這份情緣,但有時老高也感到困惑,他們對科學種植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總是粗放勞作,正因為如此,老高才決心用自己的行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純池鎮祖垅村的吳萬利,在老高的指導下發展種植金銀花,還帶動祖垅、蓮地兩村群眾一起種植,年產值可達200多萬元。
在所有資助的孩子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陳曉芳”。陳曉芳是周寧縣泗橋鎮人,她上初中時父母離異,面臨輟學,情緒一度很低落。老高得知這一情況后,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將她作為結對幫學對象。初中階段,老高一年給她400元生活費,高中階段600元,還常常帶著學習用品去看望她,了解她的生活和學習情況。2004年,陳曉芳考上了福建工程學院,老高每次回福州,都帶著吃的去學校看她,問她學習情況,和同學相處怎么樣,生活上還有沒有什么困難,宿舍的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他“高爺爺”。陳曉芳畢業后就職于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都城分院,從事建筑設計工作。“去年關工委收到一筆特殊的助學金300元,是曉芳寄來的,今年又收到她寄來的400元助學金,她說希望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家鄉貧困的弟弟妹妹讀書。”老高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里閃著慈祥又欣慰的光。
“一個純潔而又有愛心的姑娘!”而陳曉芳,僅是老高擔任縣關工委副主任時幫扶的學生之一。
“助學,一個也不能少。”老高這么說,也這么做。他退休后,十幾年時間里先后幫扶資助鄭思敏、阮林芳、阮燕芳等21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資助的資金和用品價值達10多萬元,而他現在的退休工資還不足3500元,之前更少。
“我在華中農大讀書時候,也都是靠學校的助學金完成學業,我是黨培養的干部,就應該力所能及的回報社會。再說,我退休后一個月的工資也‘花不完’,拿一些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心里既踏實更快樂。”老高總是這樣一身輕松地說,好像在描述別人的事一樣淡然。
近年來,周寧縣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種植錐栗、晚熟葡萄、金銀花、金線蓮、鐵皮石斛、花卉等新優特品種,老高大為興奮。“干了這么多年,還沒讓一種果樹在周寧形成氣候,他深感遺憾。”于是他在心中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助力錐粟之花開遍周寧山鄉,助力晚熟葡萄長滿田間地頭……讓周寧農民盡快富起來。
為此,老高幾乎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推廣錐粟、晚熟葡萄金銀花等的種植上,錐粟在周寧果樹中的份量逐漸重了起來,達3萬多畝;晚熟葡萄也已發展壯大起來,達2000多畝……果農收入逐漸增多,老高心中暗暗高興。
“守護,現代農業一定能取得長足進展。”如今,周寧縣的許多鄉鎮、村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都專門登門聘請老高為技術顧問,老高都欣然應允,并已開始履行顧問的職責。甚至連外縣的葡萄、金銀花種植戶還專程跑到周寧邀請老高前往指導。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三十二年了,而老高,卻依舊在山城周寧的熱土上奔走著。
高鎮權曾獲得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勞動人事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少數民族地區長期從事科技工作榮譽證書”,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寧德市扶貧開發先進工作者,周寧縣道德模范等多項榮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丘筱蘭:愛崗敬業 用心服務
- 2015-01-05劉雪梅:用汗水譜寫敬業奉獻之歌
- 2014-12-31廈門西邊社區:“道德講堂”傳遞敬業奉獻之風
- 2014-11-21泉港區“敬業”講堂:學習身邊榜樣 弘揚愛崗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