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豐富多彩的重陽節主題活動,共度歡樂有愛、溫暖幸福的傳統佳節。[詳細]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九”通“久”,九月九寓意“久久”,有長久之意,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個位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詳細]
重陽節的糕五花八門,體現了八閩各地特色。福州的“九重粿”,共九層,層層相聯又可一一掀開,有重九之意。[詳細]
重陽放風箏的習俗多在南方。農歷九月,南方季風漸強,風力適中,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于是人們便形成了重陽節放風箏的習俗。[詳細]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它源于古代人對山岳的敬畏和崇拜,希望通過登山來避災祈福。金秋九月,天高氣爽,登高遠望可令人心曠神怡、強身健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