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戲新生 時隔5年“天下第一團”重登舞臺 2013-09-02 09:47?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打城戲集宗教、藝術、民俗為一身,作為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歷史寶貴記憶,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吳天乙指導學員重新排練《目連救母》折子戲 起源 唯一宗教戲劇 百余年前有專業戲班 作為唯一宗教戲劇,泉州打城戲究竟起源于何時,至今尚無定論。 打城戲是由宗教法事儀式演變而成,即一種是由和尚表演地藏王菩薩打開鬼門關,放出陰間冤鬼的故事,俗稱“打地下城”;一種是由道士表演芭蕉大王巡視冤鬼城,放出屈死冤魂的故事,俗稱“打天堂城”。 據考證,法事儀式可遠溯至唐朝,清代史料有關于打城戲的文字記載。一百多年前,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林紓在同治、光緒年間,曾在泉州見過打城戲的演出,并記載在其《畏廬瑣記——泉郡人喪禮》中。漢學家、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龍彼得先生,在海外文獻中發現了1877年和1894年的史料,分別記載兩位荷蘭人在廈門看到的打城戲表演——1877年,荷蘭漢學家兼人類學家高延在廈門看到臨時搭棚表演的目連戲,“表演者用他們的滑稽表演博得觀眾捧腹大笑”。 1860年,晉江永和鎮小坑園村的“興源班”,把法事儀式加以戲劇化,演變成搭棚表演的“打城戲”。1905年泉州開元寺的圓明和尚與超塵和尚組建“開元班”,演出劇目俗稱“和尚戲”。晉江興源班壯大后,經常活躍于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廈門、金門一帶,受邀上戲棚演出大型劇目《目連救母》、《李世民游地府》、《莊子戲妻》等。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