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古窯見證唐五代福州與亞洲周邊國家海洋貿易
http://www.caoliu14.com?2014-05-15 10:05? ?來源:福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懷安窯遺址
懷安窯鼎盛期持續了200多年
曾凡是研究福建陶瓷的老專家,他和鄭國珍兩人在這里一挖就是半年。雖然發掘的面積不大,只有74平方米,但收獲頗豐,發現了南朝和唐代兩個沒有迭壓關系的堆積層。鄭國珍說:“我們分別找到了刻有‘大同三年’(南朝梁,537年)字樣的墊柱殘片和一塊刻有‘貞元’(唐德宗,785年至805年)字樣的墊柱片,確定了窯址的分期和斷代。”這次發掘說明,懷安窯燒造的鼎盛期持續了200多年。
據介紹,此次出土的物品有1.5萬余件,其中窯具占三分之二,器物占三分一。出土的南朝器物中,有盤、杯、碗、茶盞、菜壇、罐等日常生活用具,也有多足硯等文具,還有鐎斗、火盆等隨葬明器。唐代堆積層位于南朝堆積層南面約5米,包括一處斜坡式龍窯窯床遺跡,出土的器物除繼承南朝遺制外,還有長流注子、瓜棱形注子、五谷小罐、陶俑、獅子等。
在此后的一二十年里,日本、泰國、文萊、越南等地都出土了福州懷安窯的陶瓷器。這些發現驗證了公元9至10世紀福州港以懷安窯產品輸出,搭建起一條古代連接東北亞、東南亞的海上絲綢(瓷器)之路。
從1993年至今,市考古隊對懷安窯址及周邊地區的古建筑、古墓葬等進行了多次文物調查,摸清了窯址的分布范圍。據介紹,窯址遺跡整體保存較好。
自1982年小面積的搶救性發掘后,文物部門未再對懷安窯進行大規模的發掘。對此,鄭國珍解釋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采集、文物出土保護、遺址復原等方面的技術在不斷進步,我們希望把這片寶貴的遺址,留待后人更好地保護、鉆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5-12泉州南音:隨“海絲”漂洋過海的唐宋音樂遺響
- 2014-05-04福州曾是全國絲綢紡織中心 系“海絲”重要始發港
- 2013-12-20泉州絲綢畫法國連軸展 巴黎大皇宮展示海絲文化
- 2013-10-29蟳埔“蚵殼厝”僅剩60多棟 挽住那抹海絲遺韻
- 2013-01-31政協委員建議泉州突出“海絲”優勢 發展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