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未成年人在陽光雨露下健康成長?我市各部門和社區攜手共建,優化孩子成長土壤。目前,全市已經建設了基本覆蓋各社區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其中建設了60個“綠色網吧”、35個“愛心網校”,設立了37個“社區少兒圖書室”、19個“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和156所農家書屋,全市23個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48個科普教育基地對中小學生集體參觀實行免費和優惠開放。
加大網絡監管 凈化網絡環境近日,記者走進城區的幾家網吧,只見現場秩序井然,上網人員中不見未成年人的蹤影。而社區綠色網吧,更是廈門凈化網絡環境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廈門不斷加大網絡監管力度,實行上網實名登記、上網日志信息留存等制度,充分發揮網絡警察作用,在網站的論壇、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式欄目中布設虛擬警察,方便群眾舉報、報警、求助及投訴。廈門電信公司還率先研發推出首個針對違法違規網站進行實時“通緝”的黑名單域名監控系統。
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隊長李智國告訴記者,我市文化、工商、公安等職能部門把凈化社會文化環境作為大事來抓,以學校為中心,輻射社區、家庭,將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明察與暗訪、專門執法與聯合執法等相結合,加大網吧、網絡、熒屏聲頻視頻、新聞出版物“掃黃打非”、“反盜版”及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等行動的整治力度,努力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氛圍。
塑造校園文化 提高道德修養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道德品行的修養。在我市的中小學校,不少獨創的校園文化逐漸成為金字招牌。
2009年2月,嘉濱小學與廈門網開展了“文明小博客”活動。該活動成為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一種新形式,得到中央文明辦的高度肯定和推廣,目前已在全市各中小學校普遍開展。博客成為學生精神快樂的家園,成為未成年人“三位一體”的新陣地。
2006年,位于偏遠山區貧困村的古宅小學,成為市文化館“藝術扶貧基地”。借助“藝術扶貧”的春風,學校于2007年組建了一支器樂隊,2009年組建我市第一支小學生葫蘆絲樂隊。今年1月,這支葫蘆絲樂隊表演的傳統劇目《草蜢弄雞公》,在“魅力校園”第七屆全國校園文藝匯演暨第十二屆校園春節聯歡晚會中,一舉奪得匯演金獎。
除了培育校園文化之外,我市還建立基地,引導孩子到更廣闊的健康天地去探索,形成覆蓋全市、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實踐陣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7-27宜春樟樹道德實踐活動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 2012-07-09明溪縣“五個一”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 2012-07-05長泰縣婦聯多舉措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2012-06-26加強道德建設工作 引領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2012-06-18父親節女兒給吳斌寫信 會“自食其力,健康成長”
- 2012-06-04武平縣舉辦“快樂生活、健康成長”教育宣傳活動
- 2012-05-31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