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最受關注的重磅影片大多集中在賀歲檔,與室外寒流對抗的是影院人頭攢動的熱潮。從《麥田》開始預熱,《我的唐朝兄弟》、《熊貓大俠》、《隋朝來客》等做鋪墊,《花木蘭》、《刺陵》相繼高調登場,《三槍拍案驚奇》攜張藝謀加小沈陽的品牌效應將賀歲片推向高潮,而《十月圍城》則以后發制人的姿態“你未唱罷我已登場”。新年前后,電影儼然成為當前城市生活中的熱門話題。
中國是世界上開通電視頻道最多的國家,也是免費播出電視劇最多的國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電影能夠讓觀眾從電視機前走出來,花錢買票選擇國產電影,一些影院甚至一票難求,證明中國電影改革帶來的不可磨滅的成績,尤其是眾多賀歲影片的出現,說明國產電影正在完成商業與美學結合,重塑電影藝術觀念。
但是,2009賀歲影片,盡管市場熱銷,但叫座也叫好的影片并不多。倒是年底的《十月圍城》,成為了賀歲片的曲終雅奏,顯示了中國商業電影應有的文化品質和藝術品質。
誠如我們所預見,《非誠勿擾》、《十全九美》等喜劇片在2008年的流行,不可避免地帶來一批過猶不及的模仿者。相比而言,馮小剛多年來的賀歲喜劇,從《甲方乙方》到《手機》,從《大腕》到《非誠勿擾》,盡管藝術質量有差異,但卻總能通過葛優所塑造的喜劇人物系列,表達當時中國社會和心態的普遍變遷和共同情感,甚至創造出像“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這種具有年代特征的年度流行詞。
在今年賀歲影片中,無論題材或是演員陣容,《花木蘭》都理所當然地受到了關注。影片總體上中規中矩、流暢完整,趙薇和陳坤的表演也認真努力,但影片將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傳奇改造為一個兒女情長的愛情故事已經略顯牽強,而貫穿人物始終、掛在古人口中的現代人道主義反戰精神更是相當概念化。從人物造型到場面調度,從剪輯到節奏,從美術到錄音,這部影片的整體制作和創作水平都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12-31賀歲片的名與實
- 2009-12-28賀歲檔成了大雜燴
- 2009-12-28有多少賀歲檔電影能讓我們感動
- 2009-12-25警惕賀歲電影市場的媚俗化取向
- 2009-12-23叫座不叫好 賀歲片“成長的煩惱”何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