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人文中國的歷史回歸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22 15:55? ?來源:浙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這里僅就“低碳生活”這一關乎千家萬戶、關乎每一個公民的熱點問題,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以供大家探討、切磋。因為事實很明顯,一旦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國際公約,每一個國家每人每天的碳排放都有一個控制的指標,達不到這個指標,你就得支付一定的碳資金,到那時,你就不得不像喬治·馬歇爾在《戒碳》一文中所說的:“當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事實之后,關鍵在讓人們面對現實做出改變,而不是搖擺于心血來潮和義務之間。”簡單地說,作為人文中國的一員,我們在尊重自己的生活權利的同時,同樣也要尊重別人的生活權利。
低碳生活關系到每個家庭每一個人,雖然一個家庭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為了拯救我們人類所共有的,也是唯一的地球。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低碳生活方式不是一種抽象的理念,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努力,都彌足珍貴。現在,在全球各地,已經有許多深謀遠慮的人,以身體力行的方式,進行各式“低碳”甚至“零碳”生活的家庭試驗。
從網站與媒體上看,我國民眾對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志愿追求與刻意探索者,尚不很多,但從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延伸發展的低碳舉措,卻已有不少。較為典型的有以下四種:一是保護水口樹,營造碳匯林;二是利用太陽能,屋頂光伏電;三是計算碳足跡,保持原生態;四是出行“腳踏車”,低碳又輕便。
踐行“低碳生活”,需要我們每個人親身參與,傾心感受,冷靜反思,并內化個人的生態素養和理念。讓我們都成為“低碳生活”的志愿者、探索者,成為“低碳生活”的示范家庭。讓我們在傳承人文精神的過程中創新發展,以新型的“低碳生活”方式傳世,而成為后人推崇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呂洪年)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3-22低碳生活 “環保草根”的十載追夢路
- 2010-03-22福州旅行社布局清明線路 莆田打造“低碳園區”
- 2010-03-22城廂區立志打造“低碳園區”
- 2010-03-22今年世界氣象紀念日流行語:低碳生活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