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歲,癌齡有13年的徐美琴(左)教61歲腦垂體瘤患者劉美英(右)學習舞蹈
近年來,我國癌癥呈現年輕化及發病率和死亡率“三線”走高的趨勢。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312萬例。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二十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昨日,記者采訪了一些癌癥康復患者,感受他們充滿正能量的樂觀人生,也了解了他們的抗癌“私房藥”。
林玄:抗癌41年桃李滿天下
“能讓我享受教書育人的樂趣,這無疑增強了我治愈一切病痛的信心,使我面對久治不愈的胸壁潰瘍創口,長年累月地擦洗、換藥,從不放棄治療。平時,我常常以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安慰初患乳腺癌的病友,讓她們消除顧慮,增強治愈信心。”林玄說。
今年80多歲的林玄是福建師范大學的一名退休老師。1973年6月,她因患乳腺癌接受右乳全切除手術。術后,由于預防性放療時使用深部X光照射過量,以致胸前皮膚中央有一個潰瘍創面。幾十年來,她這個潰瘍創面先后經過福州各大醫院中醫、西醫外科門診敷藥或住院集中治療。雖然創面一度縮小至1厘米見方,但始終無法愈合。2005年,創面組織惡變成疣狀癌。兩年后,她到北京切除上述胸壁腫瘤并做了國內少見的、不用人造胸膜的胸壁再造術。現在,林玄左髖股骨壞死,行動困難。因為身體原因,她無法換上人造股骨。但這一切病痛,都沒有磨滅她與病魔抗爭的決心和勇氣。
林玄說,上世紀70年代,因為醫療水平有限,人們往往談癌色變,特別是乳腺癌,一側乳房及腋下淋巴全切除有可能影響這一側手臂上舉功能,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威脅。所以,當年她接受手術時,只對醫生提出一個要求,盡可能讓她有再拿粉筆的機會。醫生說要看她術后能否配合必要的鍛煉。之后,林玄老師遵照醫生的囑咐,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果然,從術后第二年起至2002年近30年間,她從未離開過自己喜愛的講臺。
劉美英:為了兒子堅強地活下去
見到劉美英時,頭發花白的她正在象園街道文體活動室與朋友們聊天,爽朗的笑聲從室內傳出,很有感染力,一點都不像曾經患過癌癥的病人。“她是癌癥康復協會的元老了,有25年的癌齡。”市癌癥康復協會會長鄭承周說。
今年61歲的劉美英居住在晉安區鼓山苑小區,以前在龍巖工作。1989年2月,放假回到福州的劉美英到醫院做CT檢查,發現頭里面長了一個腦垂體瘤,情況比較嚴重。到上海做了手術后,她回到福州繼續放療、吃中藥。
禍不單行,僅僅3個月后,劉美英的丈夫也被查出長了惡性腫瘤。“我自己生病都沒有害怕,總想著手術后就會康復。但是,當聽到老公也生病的消息后,我整個人垮了,感到非常內疚,覺得是我拖累了他。”劉美英說,那時她還在放療,但是吃不下、睡不著,靠打點滴維持營養。她的心里也很恐慌,不知道以后該怎么辦,感覺度日如年。
有一天,劉美英的9歲兒子看完電視劇《星星知我心》后,躺在她身邊哭著說:“沒有媽媽的孩子很可憐,我不能沒有你啊,媽媽。”聽完這句話,劉美英的心都碎了。從不在人前哭泣的劉美英當時并沒有流淚,等兒子去自己房間睡下后,她才趴在床上大哭一場。哭完之后,劉美英對丈夫說:“為了兒子,我們要堅強地活下去!”此后,劉美英和丈夫的心態都變了,不再唉聲嘆氣,不再時刻想著疾病了。
1992年,結識會氣功的朋友后,劉美英每天都拉著丈夫和他們一起晨練、聊天、爬山,放松心情,身體比以前好了很多。2006年5月,劉美英的腦垂體瘤復發,但這次她一點也不害怕,因為家人和朋友們的鼓勵給了她很大的勇氣。很快,劉美英就康復了。
林秋進:愛好打球做人生的球王
生病前,林秋進在福州耀隆化工集團公司工作。工作之余,他十分熱愛體育活動,登山、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樣樣精通。每個周末,他都會約上三五好友去羽毛球館打球,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但是,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2009年夏天,他參加完單位的體檢后得知,甲胎蛋白值超標,需要復查。后來經過檢查,醫生發現他的肝尾狀葉處有一粒腫瘤。8月21日,他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病外科做了切除手術。一個月后,林秋進又做了局部化療。但是,他每個月去復查時,甲胎蛋白值都會比前一次升高一點,但始終查不出原因。這讓林秋進有點不知所措,非常恐慌,每天待在家里都不知道該干點什么,精神狀況日益變差。
半年后,林秋進無意中遇到了一群在溫泉公園練氣功的人,了解到這門氣功是專門針對腫瘤患者的康復療法。“在大家的幫助下,我不僅學會了氣功,還在群體中得到了在親人和朋友中都得不到的關心和關愛,深切體會到‘同病相憐、同病相惜’的真正含義。”林秋進說,每天早晨5點多,他起床后簡單吃完早飯就去溫泉公園,一待就是一個上午。在公園里,大家一起練功、聊天,說說自己的抗癌經歷,總結其他人的抗癌經驗,為別人和自己提供更好的治療建議。大家的樂觀心態感染了林秋進,使他變得更加積極向上。一年半后,林秋進的肝癌復發了,但他沒有再做手術,而是采用保留療法。
林秋進說,肝癌很容易復發,但是只要有信心,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控制病情,讓癌細胞生長緩慢或者停止生長。生病后,他改變了以往愛熬夜的不良習慣。在飲食方面,他多半吃素,少吃肉,每天早晨吃一個雞蛋。主食以粗糧為主,經常吃薏米、紅豆、蓮子、芡實、黑米粥。他還經常和朋友們打羽毛球、乒乓球,進行適量的運動,稍微出汗即可。
“雖然我不能做賽場上的球王,但是我能做我人生的球王。”林秋進說,有一個朋友剛開始心態非常不好,總是擔心自己的疾病會復發。他得知后,立即耐心地開導她,教她晨練,打球,放松心情。“害怕也沒用,如果心態不好,免疫力也會下降。”林秋進說,經過他的努力,那個朋友的狀態現在很好了,兩人經常一起打球。
徐美琴:調整心態不把自己當病人
2001年12月,徐美琴洗澡時發現乳房右側有一個硬結。她急忙到醫院檢查,被證實是乳腺癌。醫生建議她切除乳房,同時將子宮和卵巢切除,阻斷激素來源。她同意了。身體恢復后,徐美琴開始正常上下班。
“我今年56歲,癌齡有13年了。”徐美琴說,她從來不把自己當病人看待,生活也很有規律,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睡覺。“我從公司退休后,心一直歇不下來。盡管協會已經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做,但我就是喜歡忙,于是又跑去一家公司做兼職會計。”
徐美琴說,她很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大家雖然都不是很會跳舞,但跟隨著音樂搖擺,可以放松心情。大家定期聚在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互相勸說和開導,也能舒緩情緒。
“徐美琴很熱心,不僅自費到老年大學學舞蹈,然后過來教大家,而且自掏腰包購買演出服。最近在她的組織下,舞蹈隊新添了一支葫蘆絲演出隊,讓演出形式變得多樣化。”鄭承周說,徐美琴還義務為協會管理財務,每一筆收支都列得清清楚楚,很有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記者手記:
治癌,有信心就有力量
“希望在你心中,生命在你腳下!”乳腺癌患者楊敏這樣激勵自己。她堅信,名利都是浮云,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患病之后,她更加熱愛生命了。而在整個市癌癥康復協會中,有這一感悟的,絕不僅僅只有她一人。
癌癥不是不治之癥,它只是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癌癥產生的病程比較長,治療的過程相應也很長。治療癌癥固然需要好醫好藥,但患者良好的精神狀態、決不妥協的自信心,同樣非常重要。如果能把心理衛生和藥物治療結合起來,癌癥患者是可以做到延長存活期、提高存活率的。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0918歲農村女孩頑強抗病魔
- 2013-10-30早產“拇指姑娘”頑強求生 父親現身將其接回
- 2013-04-02杏南中學女生與病魔頑強抗爭 “勵志姐”感動全校
- 2012-03-23官場"酒徒" 十年難"鏟",小產權房為何如此"頑強"
- 2012-03-22十年難“鏟”,小產權房為何如此“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