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朗風清廉政文化墻一角
文明風2月20日訊(通訊員 高上釵) “先賢”就是已故有才德的人,把“先賢”德才表現匯集起來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大田縣利用豐富的“先賢”文化資源,系統挖掘和整理古今的“先賢”事跡,廣泛傳播和頌揚優秀的“先賢”精神,使“先賢”文化滲透到廣大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中,形成崇德向善、積極進取的文化導向,涵養了農民主流價值觀。
2016年以來,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活動中,把“先賢”文化進行收集整理,撰寫他們的傳記,挖掘先賢文化底蘊涵養鄉村文明新風尚。通過“三修一建”,即“修建孝道文化廣場、修建“三田”文化廣場、修建銀杏文化公園、建設月朗風清文化墻”,展現“先賢”成長的足跡和人格力量,使之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使之成為鄉風文明、人居環境、文化生活“三美”齊現一道靚麗風景線。

孝道文化廣場一角
修建孝道文化廣場,紀念先賢·郭居敬。元代學者郭居敬是大田縣廣平鎮人,他是中華孝典《二十四孝》編撰者,著有《百香詩》。《二十四孝》成了明清以來兒童的啟蒙教材、是廣受歡迎的宣揚中華文化精神核心的經典,傳播到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國家。縣里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孝文化主題活動,全力打造傳承郭居敬孝文化,讓“孝”深深扎根。在巖城最繁華的地段,投入3620萬元修建孝道文化廣場,以鳳之舞為主題,南北左右兩邊,建設二十四孝柱,每一個根孝柱,就鐫刻一個孝道故事,孝柱上有6個平面,平面采用文字浮雕配圖,做到圖文并茂、熠熠生輝,廣場周圍配置母愛浮雕,農耕文化浮雕。
走進孝道文化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形象生動的“忠孝文化”“農耕文化”,讓市民在“舒心”中怡情,在“賞景”中增德。孝道文化如春風化雨滋潤心靈、進入尋常百姓家中,傳播傳統文明美德。
修建三田文化廣場,紀念先賢·田頊等。“三田”分別是明朝中葉時期的“田頊、田一俊、田琯”,他們在朝為官期間,一直對家鄉情況非常關注,對大田的經濟、教育、民生問題非常重視。寫有《大田縣修學記》、《遺受祠碑記》和《大田縣新建尊經閣記》等文章。時大田設治不久,地外偏遠,交通不便,食鹽緊缺是當時一大問題,百姓用鹽多是靠礦石販子利用空船從沿海帶運,遠不能滿足需要。為此,田一俊通過調查,寫成《大田鹽法議》奏章,上報朝廷,最后,由朝廷恩準,在大田設立鹽行,解決大田百姓食鹽問題。同時他為田氏后人立下家訓族規。
為了傳頌他們文化精神內涵,上京鎮在“三田”出生地梅林村,修建三田文化廣場。2016年來,縣里通過整合多方資源,拍攝梅林村專題宣傳片,重點建設、完善廉政文化展示廳,借力“互聯網+三田文化”微信平臺,將“三田”文化可聽化、可視化。用直觀生動的田氏家族關系脈絡圖代替繁瑣的文字,通過詩文、故事等形式,展示“三田”文化深厚的底蘊和內涵。對田氏“忠、和、廉、禮、孝”地方文化內涵再挖掘、再提升、再總結,逐步完善田氏廉政文化大院相關功能設施,設立廉政展示專柜、廉政書屋、廉政影視角,著力打造提升田氏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走進三田文化廣場,他們所表達的“忠、和、廉、禮、孝、誠、悌”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當今依然散發著文化文明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油然而生對“三田”先賢文化敬畏之心。
修建銀杏文化公園,紀念先賢·余成觀。在廣平鎮萬宅村小小屋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再現了該村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村史鄉賢的文化印記,激發出村民的文化認同和鄉愁的文文明記憶。 元代時該村“鄉賢---余成觀”,在漳州擔任知事,發現家鄉氣候適合銀杏樹的生長,拿回種子到村里種植,于是村內就有500多棵800百多年以上的銀杏老樹下。2016年村民在銀杏樹下,建設銀杏公園,寫上一幅對聯“千年銀杏澤桑梓,萬宅成觀啟后昆”,表達對古代鄉賢的崇敬心情。銀杏公園的建成,也是集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納涼成一體的“康樂家園”。
春夏季節,當你走進銀杏公園,銀杏古樹,枝葉茂盛,郁郁蔥蔥,遮天蔽日。在此樹下乘涼,就是在最熱的三伏天,仍然感覺到涼意凜凜。
秋冬季節,當你走進銀杏公園,銀杏樹葉呈金黃色,真是金光大道,美不勝收。在此停留,更是讓人心曠神怡,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建設月朗風清墻,紀念先賢·吳騰漢。這個“月朗風清”的主人就是吳騰漢,文化墻距離城關80公里遠。文化墻宣傳著吳騰漢的傳記,清朝嘉慶年間,當地清官吳騰漢,上任陜西白水縣后,深入全縣各地考察,傾聽人民呼聲,革新政治,摒除官場之陋習,廣開衙門,接待來訪百姓。對貪贓枉法者嚴懲不貸,四處出巡,不帶儀仗不坐轎,徒步往來。帶領全縣人民造水車(抽水用),修水利,購種子,造農具,親自教農民種水稻,白水縣第一次種水稻獲得成功,改變單一種大麥的生產習俗,農業生產發展。他免除苛捐雜稅,不濫派徭役,減輕農民負擔。
由于他為官清廉,不徇私情,使白水縣民風純正,社會安寧。后吳騰漢調任洛川知縣,白水人民建生祿祠祀之。后升調鄜州(今陜西富縣)直隸州為州判,旋任知州。道光皇帝頒贈“奉天敕命”一道,表其功績,并追贈祖父三代。吳騰漢69歲時,上書讓賢,告老還鄉,鄜州萬民感其恩德。
吳騰漢一身生動實踐吳氏家訓族規,“一等事讀書功名,一等人為官清廉”,做到一身清廉,朝廷送上繡有“月朗風清”四字紅綢橫匾一幅來表彰吳騰漢。
大田縣這些古代先賢早于離去,可他們人生實踐的成功典范,做人準則,為官之道,給后人留下深刻文化文明記憶,這些“先賢”給后人留下家訓族規,就是在當今社會時代里照樣散發出熠熠生輝,這些“先賢”文化文明如同春風化雨,走進尋常百姓家,涵養鄉村文明,滋潤農民心田。(大田縣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