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探索
治理下沉到小區
打通文明創建最后一百米
在呂嶺社區彩虹花園小區,有一面220米長的舊圍墻。曾經,這里只有一片灰色,四周也臟亂差,正是在小區黨支部的推動下,華僑大學建筑學院黨支部參與進來,黨員大學生五次來到彩虹花園,用68幅手制的“中華美德”繪畫,讓小區環境生機盎然。
小區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文明創建的基礎所在。湖里區先行先試“黨支部建在小區上”,以小區黨支部引領多方融合共建,真正打通文明創建“最后一百米”。全區334個住宅小區中已有264個成立了黨支部,發動了3468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報到并認領志愿服務崗位,推動小區建設從“群龍無首”到“一呼百應”。在此基礎上,全區492家駐區單位與小區結對共建,選派130名社區干部擔任小區秘書,積極探索設置小區警察、小區醫生、小區城管、小區調解員,凝聚起文明創建的強大合力。
治理力量下沉到小區,文明創建實事做到群眾家門口。湖里區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梳理全區小區治理清單9000多條,解決小區居民最關心的物業管理、環境衛生、服務配套等民生問題――興隆新村、南山新村、三航小區等一批老舊小區就上演著從麻煩小區到溫馨家園的“七十二變”,在小區黨支部的帶領下,解決了小區用電用水用氣、停車秩序混亂等一系列問題。在湖里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融進小區建設的方方面面,目前全區334個居民小區都擁有宣傳陣地,翔鷺花城三期小區12名青少年成立了廣播站,每天傍晚10分鐘的十九大知識宣講成了固定節目;金安社區每周舉行家庭親子秀、家庭故事會等活動,引導小區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秀出活力,增進鄰里感情。
文明新風尚
軟件硬件再升級
文明之光灑滿未成年人心間
“太酷了,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的船!”參加湖里街道科普活動的小朋友一走進海絲古船模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就發出陣陣驚呼。他們睜大眼睛,新奇地欣賞著這個船的世界,幾位船模老師認真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經過兩年建設,海絲古船模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儼然成為最受青少年歡迎的船文化科普基地之一。
湖里區的文明創建歷程,始終和未成年人工作緊密相連。為了讓未成年人有更多的活動空間,湖里區在社區積極建設“四點鐘學校”、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等場所,還打造了海洋漁業科學館、科普船模工作室、廈門海堤公園紀念館、惠和石文化園、燈塔公園等十大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活動示范基地。學校少年宮和青少年校外活動場館的建設,也一年比一年更加完備。
“硬件”的完善,是為了讓“軟件”發揮更大的作用。湖里區廣泛開展“清明祭英烈”“學習宣傳美德少年”“童心向黨歌詠比賽”等“中國夢”主題實踐活動,打造了“尚德”教育、文明小博客、陽光心理健康教育、城市學校少年宮等各具特色的十一個校園文明創建特色活動,湖里實驗小學則成了全市僅有的兩個“公共好習慣”主題實踐活動聯系點之一。值得關注的是,湖里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互學互幫互進”活動,率先開展文明小博客活動,該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