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事要有態度,明確干什么、怎么干。農家書屋全面啟動已經10年,在中國人的眼里可謂“十年磨一劍”,可以總結經驗,以求贏得下一個十年。就像打開一扇時間的大門,從甘肅的第一家起步,邁過發展的門檻,如今已有幾十萬家的規模。中國人想做好農家書屋的決心可見一斑,“再出發”的農家書屋又將為農民朋友帶來什么?
做有態度的農家書屋管理者,衡量的基本準繩就是讓農民有書讀、讀好書。當前農村書屋建設,雖然解決農村讀書難、看報難的優異成績不能質疑,但是利用率不高、讀者不多的問題仍舊不容忽視。農村千百年來的耕讀傳統,文以載道、薪火相傳,農民們其實是喜愛讀書的。一些地方的農村書屋冷清的“門可羅雀”,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硬件和管理理念沒有跟上。
有態度落實管理硬件,既要別開生面,也要賡續傳統。過去的農村很少有開放的藏書樓,你想讀書無非幾種途徑:要么自己出錢購買、要么去有書之家借書、要么留在別人家里看。如今我國文化事業繁榮,各類經典、新書層出不窮,農民想讀書直接去農家書屋,就可以汲取精神養料。因此,農家書屋的管理硬件必須要跟得上時代,努力做到有寬敞的空間、有排序的書籍、有安靜的環境,讓農民有地方看書、有選擇地看書、能夠安心看書。讀書也是一種娛樂,農民能夠通過讀書掌握農業知識、了解社會趨勢、提升文明素養,又何樂而不為呢?
有態度著眼管理理念,既要頂層設計,也要細節服務。如果說管理硬件給農民以誠意,那么管理理念就是給農民以關懷。大到整體規劃、布局思考,小到書籍擺放、照明設計,農家書屋都要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運營,要按照步驟、程序、方案,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下去”。農家書屋的管理者不是放幾本書就可以了,而是調動主觀能動性,把書屋管起來、把服務做上去。一要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提供眾多正能量的紙質書和電子書,給農民更多選擇;二來農民能夠根據需求和喜好“讀開來”,帶動更多地人開始讀書,營造農村文化新時尚。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農家書屋讓閱讀回歸生活,在日用而不知間,不斷提升農民朋友的文明素養和審美情趣,讓中華文化更具自信的底氣。做有態度的農家書屋管理者,是一份道德責任,也是一份價值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