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12”購物節,多家在線教育平臺的新優惠、新玩法火了一把。然而,巨大的用戶和市場規模背后,卻是快速發展中“成長的煩惱”。近期,頻頻爆出中小學生作業輔導類APP內容涉黃丑聞,讓人大跌眼鏡;平臺資質缺少把關,所謂“名師”不乏摻假注水現象,難以勝任教書育人任務;不少學習者吐槽在線教育視頻卡、互動差、軟件慢,暴露出現有的技術瓶頸……(12月21日《人民日報》)
網絡在線學習,因為少了在途時間,在獲得知識時更便捷、省時、省錢,贏得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青睞。但是,由于在線教育具有網絡所具有的特點,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有的甚至很令人擔憂,上述新聞報道的現象就是明證。雖然在線教育監管有待發力,在線教育行業與機構,卻要從自身發展和長遠利益層面,多點溫度和責任。
在線教育多點溫度,就是在線教育的方式方法,應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考慮,不要把在線教育變成冰冷的“機器人教學”。只有適合受教育者,讓受教育者提高學習效率的在線教育,才會是被公認的好的在線教育。從這個層面看,在線教育不應僅僅是將線下教育通過錄像錄音簡單上傳至網絡,而要根據在線教育的內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歡又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滿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線教育者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為學生所想,教為學生所教,在線教育才會更上一個臺階。
在線教育多點責任,就是不要吸收網絡隔空對話油腔滑調、想當然的手法,而應以一個教育者的責任,教育者的良心道德,處理在線教育問題。在線教育調用聲、影、動畫技巧,可以比線下教育更豐富多彩,體現更富有魅力的教學氛圍或教學效果。不過,如果在線教育把低俗當有趣,用涉黃涉丑當魅力,在線教育“名師”摻假注水,技術控制不過關,讓受教育者很尷尬、很無趣,在線教育就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其結果,不僅會誤人子弟、影響在線教育的效果,更因為在線教育者的人品、教育質量面臨淘汰風險。
在線教育也是教育,是線下教育的現代形式和另類途徑,自然也要尊重教育規律,重視教育質量。這一方面需要線下教育工作者通過積極總結、探索,使在線教育更具有時代氣息,更符合受教育者的愿望,使在線教育和受教育者雙贏;另一方面,網絡管理、教育管理部門應對在線教育提出規范性管理意見,查處一批劣質的在線教育機構,取締涉黃涉丑的在線教育。只有在線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才可能保障在線教育向快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