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農家書屋58.7萬家,十年來向廣大農村配送圖書突破11億冊。記者從12月18日在沈陽召開的農家書屋全面建設十周年經驗交流會上了解到,農家書屋像一座超大“圖書館”直接開到農民家門口,為6億多農民解決了看書難、看報難問題。(12月18日 新華社)
成績有目共睹。如今,大部分的農家書屋已經成為廣大農村“鼓口袋”、農業“增后勁”、農民“富腦袋”的重要平臺。但是,在某些地方農家書屋仍然存在建得好、管不好、用不好的問題,甚至被當成了應付檢查的形象工程,成為擺設。農家書屋閑置、冬眠等使用率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造成了寶貴的文化資源的浪費。如何才能讓農家書屋真正發揮文化惠民的實效?建好是第一步,我們更需要牢固樹立“以農為本”的思想,不斷開創農家書屋工程的新局面。
農家書屋要精準藏書。很多農家書屋被冷落,并不是農民朋友不愿意去看書,而是看似數量充足的圖書,卻很多都很陳舊或與他們的日常生活距離太遠,知識老舊、不夠實用、不接地氣。因此,農家書屋一定找準為農、幫農、助農的功能定位,突出“農味”,著力圖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農民朋友的生活實際、興趣愛好,兼顧科學新技術、社會新動向、生活新潮流等內容,精準提供更符合農民需求的圖書,吸引他們主動走進來、高興坐下來,享受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農家書屋要創新管理。農家書屋既要高標準地建好,更要制度化規范化地“管好”。各地一定要設立專項資金、配備專職人員,保證農家書屋的日常運轉和設備的正常使用。為了方便農民朋友進來轉轉、坐坐、看看,農家書屋要充分考慮到農民朋友的勞作和休息時間,不妨設置管理AB崗,實行錯時或者延時開放的時間表??傊r家書屋就是要一切以農民朋友的需求為中心,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延伸服務觸角。
農家書屋要整合功能。針對農村各項資源稀缺的現實,農家書屋要跳出“千屋一面”的單一功能定位,借鑒“互聯網 ”的思路,通過更新數字技術和升級硬件設備,大力整合文化、教育、黨建、衛生、科普、電商等服務內容,讓農家書屋成為“農民致富的學堂、農村文化的殿堂、農村學生的第二課堂、農村活動的禮堂”,打造“農家書屋 ”綜合服務平臺。這樣,不管農民朋友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在農家書屋得到最及時、最全面的幫助。
農家書屋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舉措,我們一定要以“以農為本”為核心,把它建好、 管好、用好,為保證農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農民基本文化需求、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