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凌晨,剛上完夜班的專車司機周師傅在新城河路附近駕車時,不慎碰到停在路邊的一輛轎車。周師傅先是留了一張紙條,后來又怕紙條被風刮跑,干脆在現場等了9個多小時,直到對方車主出現。(3月12日《揚州晚報》)
事實上,被撞車司機留下了聯系方式,只不過周師傅沒有留意到而已,雖然如此,但是這并不能削減周師傅等待九個多小時帶來的感動,也不能折損其令人敬仰的誠信品質。因此,小小的誠信紙條展現出一種敢于負責的精神和敢于擔當的意識。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道路擁堵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背景下,車與車之間出現刮擦就不可避免,但是如何處理這些小刮擦小碰撞,卻考驗著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質。個別“肇事”司機面對這種情況,往往一走了之,給被撞車輛留下“無頭案”,可是這位司機周師傅卻不然,在剮蹭了別人之后,沒有選擇逃逸,而是積極承擔責任,他先是找來紙和筆,寫下了誠信紙條,方便對方車主聯系,以便自己承擔賠償。但是考慮到紙條容易被風吹走的情況,繼而選擇了在原地耐心等待,這種守株待兔式的做法是一種比較笨的辦法,也是一種質樸的品質。
等待是一種煎熬,尤其是這種不知道何時結束的等待,對人來說,更是一種巨大的心理挑戰和精神考驗。可是這位司機通過了考驗,在原地堅持等待了九個多小時,如果心中沒有足夠的信念,沒有堅定的誠信意志,沒有敢于負責和勇于擔當的意識,如何能夠堅持下來,如何能夠等到對方的出現。因此,他的等待足以說明他的堅強,證明他對誠信的堅守,他等的時間越長,這種堅守釋放的價值就越大,展現的能量就越多。
其實,類似這樣的誠信之舉在生活中并不鮮見,比如,小學生騎自行車不慎剮蹭到路邊的車輛,留下了誠信紙條等,這些行為都和這位周師傅一樣,是對誠信的呵護,是一種負責和擔當。
誠信是易碎品,需要全社會每個人的愛惜和保護。一個人犯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和承擔,很多時候,只要能夠積極面對,能夠積極承擔,很多錯誤是可以理解,可以得到原諒的,相反,如果一味地逃避和推卸,則只能增加自己的錯誤,增加別人的反感和憤怒。這也是很多剮蹭者得到司機諒解的主要原因。
原地苦等九個小時,只為了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周師傅的等待,等出的誠信的新境界,等出了擔當的新高度。這種等待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泉州市委文明辦 劉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