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4日訊? 2018年,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開局之年。為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漳州龍文傾力創造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秀文化、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強市,生態文明城市,切實做到讓文明之花常開,讓文明城市永存。
一、城市通暢 打造龍文任督二脈。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道路不再擁擠,市民文明出行。很難想象在建區初期,全區的城市主干道只有一縱(即九龍大道)一橫(即迎賓路),主次干道路長度僅13.8公里。為提升城市品質,提倡引導民眾文明出行。龍文全面提升改造了迎賓大道、擴寬九龍大道、改造市區東立交橋。近年來,隨著斷頭路的打通、主干道的修擴建,城市“骨架”逐步被拉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將整個龍文連為一體。同時,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推動聯六、聯十一、東環城等49條國省干線和城市道路建設,國省干線聯十一線公路工程龍文區段計劃于今年12月底全線通車。如今,“十橫十一縱”(包括在建道路)路網布局,以及130公里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路,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更是打通了龍文區發展的“任督二脈”,為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特色地標 城區建設日漸成熟。近年來,龍文區把園林綠化與城市文化、社會進步、經濟轉型發展融為一體,讓城市創建和文化惠民時刻相融。隨著城市進程的加快,西溪親水公園、碧湖市民生態園、城市森林公園等大型生態公園的建成,讓群眾有了更多選擇。其中西溪親水公園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特別是近年來全市積極推進“五湖四海”項目建設,龍文區人民廣場四季花海、市民公園、英橋花海、閩南水鄉等一系列高品質的園林景觀項目掀開了迷人的“面紗”。扎實開發九十九灣建設成生態、產業、文化三大河。開工建設湘橋泵站,推進投資3.8億元的全域水系治理項目,啟動建設景山公園、郭坑綠道、城區“達達通”等生態景觀系統,城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至2017年底,建成區綠地率為39.9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74平方米。
二十年多來,漳州市龍文區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每一天都是奮進和奇跡?!∪缃?,龍文立足發展實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龍文新區,已然成為漳州市核心城區之一。創建文明城市是永不竣工的工程,越是深入持久,就越能惠澤大眾;越是堅持創新,就越有生機活力。(漳州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