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娟和就業培訓班青少年的合影
文明風12月26日訊? 什么是“收獲”?10年前,她放棄穩定的工作,成為一名社工,從零開始,從走街串巷找幫扶對象開始,10年間,從敲門遇冷到幫扶了2000多名問題青少年,她收獲滿滿。因為她為無數的家庭驅散了烏云,重現了笑容。
她是福州市臺江區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負責人劉安娟。她的團隊,從無到有,蛻變成一個面向福州、乃至為全省提供青少年事務服務的社工中心。
“幫一個孩子,就是幫一個家庭”
“小峰又逃課了,現在和朋友在寶龍廣場的溜冰場玩。”小峰是劉安娟接手的第一個幫扶對象,逃課、打架……收到小峰母親發來的求助短信,看著照片中染著紅頭發、嘴里叼根煙的小峰,劉安娟陷入了思考。
在溜冰場,不會溜冰的劉安娟,硬著頭皮換上了溜冰鞋,摔了好幾跤才滑到了小峰附近。“娟姐問我,能不能教她溜冰?”現在也是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志愿者的小峰回憶,一開始,為了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他答應了這個請求,后來才知道她是一名社工,“是娟姐常年的苦口婆心,給我帶來新的生活。”
第一次幫扶,并不算順利,花了一年多時間,劉安娟才真正走進小峰內心。不過,這給了她很大的成就感,“幫一個孩子,就是幫一個家庭”,她摸索出一些新的辦法。
小黃曾是名“網癮少年”,整天躲在房間抽煙,打游戲。一個寒冷的雨夜,母子倆為此大吵,小黃的母親給劉安娟打來求助電話。劉安娟立即穿上外套,冒雨趕去,把正在氣頭上的母子倆分開進行溝通,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等她拖著身子回到家中時,已是凌晨。
正是這個雨夜,小黃對劉安娟改觀了。“在娟姐的邀請下,我參加了一些助孤活動,知道了很多別人的故事,才知道生活并不容易,而活動參加多了,自然上網的時間就減少了。”小黃說,正是在娟姐和其他社工的不斷鼓勵和認可下,他找到了自身價值,也將生活拉回正軌。如今,小黃也是該中心的志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