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漢劇、楚劇、木偶戲、地方曲藝等傳統劇目及經典折子戲將在湖北省武漢市各小劇場開鑼;非遺小分隊首演走進國家級貧困縣安徽望江縣,為當地村民帶來徽劇《貴妃醉酒》、雜技《轉毯》、嗩吶《梨鄉花開》等精彩表演……四川省龍燈、獅子燈、川劇、金錢板、四川清音等非遺項目也將以不同形式展現文化“年味”……(2020年 1月14日)
年關將至,全國各地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粉末登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帶有區域歷史和風情特色的文化展示方式。作為珍貴的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起著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
中國年,就當氤氳“中國”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文化歷史歷史悠久,內容多樣。然而,外來文化的沖擊讓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更多元的挑戰。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的精神靈魂,更是當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更是民族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非遺過大年,就是通過形式多樣的非物質文化展示方式,讓國人走近傳統文化,讓國人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從而樹立我們的文化底氣和文化自信。傳統節日作為展現非物質文化展示的重要載體,更應創新方式,以更多元的方式將中國元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依托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宣傳展示展演等方式呈現。因此,我們應該從地方實際出發,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性地傳承、發展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更貼近百姓生活,更接地氣,更深入人心。
值此中國年來臨之際,讓更多的傳統藝術、傳統民俗等通過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得到展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氤氳年的“中國”味,讓年味更濃,讓幸福味更濃。(廈門市文明辦 楊翊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