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近期盡量少出門、少聚集,提倡微信、電話等拜年新風”“請打算出行的居民朋友們,取消行程,過個健康安心年”……連日來,廣州市南沙區的大街小巷,定時響起久違的“黨建大喇叭”,用大白話講道理,傳授疫情防控知識和基層防治經驗,并盡可能把信息和知識傳播到每一個角落、每一位居民。(2月3日人民日報)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廣播、標語、宣傳車、倡議書……各種防疫宣傳“土辦法”齊上陣,方言、順口溜等硬核“土味喊話”派上大用場,以接地氣的形式開展防疫宣傳,呼吁居民們做好防疫工作,接地氣、重實效、顯真情,既暖心又管用,也讓我們進一步見識了群眾智慧和力量。
“大白話”“土辦法”宣傳疫情防控,群眾聽得見。盡管現在網絡、電視等傳播媒介很發達,終究有一個群眾是否主動關注、關心,會不會忽視、輕視的問題,尤其是網絡上的一些信息還可能魚龍混雜、真偽莫辨,廣播、喇叭、宣傳車等輪番上陣,對疫情防控重要性和方式方法的宣傳帶有鮮明的“強制灌輸”色彩,既可望做到信息全覆蓋,受眾一個都不少,又可以起到重申、強調、督促作用。
“大白話”“土辦法”宣傳疫情防控,群眾易明白。疫情發生后,相關部門發布了權威的科普防控要點、辦法,但醫學科普專業性很強,受諸多因素的制約,不少群眾可能未必能夠完全理解、吸收,不完全依賴“高大上”的宣傳平臺和路徑,借助“土辦法”、使用方言宣傳疫情防控,諸如“不聚餐是為了以后還能吃飯,不串門是為了以后還有親人”等等,破除語言溝通、認知能力等可能存在的障礙,可以讓大家聽得懂、聽得明白,進而提高宣傳效果。
“大白話”“土辦法”宣傳疫情防控,群眾暖心窩。諸如“副村長”錄順口溜視頻,“縣委書記”親自編順溜錄播,無疑都是為了追求最佳宣傳效果,用心良苦的背后是對群眾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視。不少地方也都從鄉情、村情出發,“土辦法”與“新辦法”相結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種媒介資源,創新疫情防控宣傳手段,勸導群眾不串門、不打牌、不聚餐、不走親戚,等等,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防控疫情宣傳“大白話”“土辦法”見真情、真心、真作為。當前正值春節假期,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能否把防疫宣傳落到實處,事關打贏抗疫硬仗全局,也是檢驗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理念牢固與否的重要標尺,這樣的用心、用情、用功多多益善。(泉州文明辦 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