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樂傳聲 獻上真摯祝福
“沒有一個黑夜,漫長無邊,看不到曙光的圣潔;沒有一個季節,寒風凜冽,看不到暖春的綠野……”哼著這首歌時,彭燕燕眼里閃著微光,有感動,也有堅毅。她說,她想用這首歌祝福同安。
彭燕燕是一名文藝工作者,疫情發生以來,她先后與宋永賢、藍鈺濱、林華東等多位同安文藝工作者合作,創作了《愿你壽比南山》《堅守》《風雨過后》等多首音樂作品,邀請李婧、朱冰林等加盟演唱。“舉國上下、各行各業都以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雖不能前往抗擊疫情前線,但希望能用擅長的音樂為英雄們加油!”談起創作初衷,彭燕燕說,“每當我在網上看到醫務工作者為抗擊疫情出征前往武漢,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崗位,我的內心就被深深地震撼著,創作熱情也隨之被點燃。”
每一首歌,都有衷心祝福的對象。《愿你壽比南山》祝愿所有醫務工作者身體健康、平安歸來;《堅守》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民警,《風雨過后》則表達了對勝利的信心,對家鄉同安的熱愛。
疫情防控期間創作歌曲并不容易。彭燕燕告訴記者,因防控疫情提倡宅家不出門,每首歌的創作都是通過網絡“云合作”,包括與詞作者的反復溝通、探討,音樂midi制作效果的修改、完善等。尤其是歌手錄音時難度更大,反復演唱、錄音,再發送給大家,逐字逐句推敲用什么樣的聲音,什么樣的感情來表達更合適。“就拿錄制《愿你壽比南山》來說,演唱者朱冰林老師反復錄制到凌晨1點,我們都扛不住睡過去了,第二天睡醒才看到他發來的最終版。”
錫雕《吃禍》 呼吁口下留情
日前,一只手在同安文藝圈里炸開了鍋。用蓮花褒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洪參議的話來說,“這是一只呼喚生命的手,或者是一只告別生命的手”。究竟是什么手,這樣惹人關注?
原來,這是“錫雕俠侶”,同安錫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天泗、莊亞新為抗擊疫情專門打制的錫雕作品——《吃禍》。《吃禍》高約半米,主體由一只手和一只口罩構成,口罩上還有禁吃野味的標志,共耗時6天完成。
“這件作品不僅用簡潔的構圖、質樸的手法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實際上還在諷刺人類先把病菌吃進嘴里,再戴起口罩防止病毒入侵的行為,警醒人類莫要作繭自縛。”同安區文化館工作人員評價。
“新年伊始本該萬象更新,喜氣洋洋,這次的新冠肺炎不能不讓人警醒。”談及創作初衷,鄭天泗說,他希望用這件作品呼吁人們“口下留情”,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共處。
作為文化古城,同安區非遺項目眾多,疫情防控期間,以答嘴鼓、農民畫、蓮花褒歌、南音等非遺項目為載體的抗疫作品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