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抓好青少年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引導青少年群體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為重要。青少年價值養成重在道德教育建設,這不僅關乎青少年的個人成長,也是為社會和諧和祖國繁榮夯實基礎。強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設,不是學校、家庭、社會等任何一方所能承當的,而是需要全社會多方協力,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構建好青少年人的成長環境,完善好不同場景的教育建設。
強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設,家庭教育是基石。在家庭中,家長應該重視個人的言行舉止,樹立好榜樣,通過言傳身教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習得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打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在無形中熏陶青少年成長,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父母的關系往往會對青少年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個健全的人格應該是建立在家庭成員和睦友善的基礎之上,不睦的家庭氛圍時常會導致青少年產生偏執性格或暴力傾向。合理的獎懲機制會幫助青少年人認識世界,分辨善惡。家庭可以通過適當的獎勵與懲罰,直觀的告訴青少年為什么事可為,什么事不可為,什么事應為,什么事不應為。在青少年還未成型的思想觀念里,埋下一顆種子,促進其行善的渴望,抑制其為惡的欲望。
強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設,學校教育是關鍵。學校是從事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青少年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地。因此,學校對于青少年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的塑造,可謂重中之重。學校應該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破除唯分數論的思想觀念,加大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將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根植于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充分發揮陣地優勢,經常性組織召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四史學習教育、道德講堂、主題班隊會、國旗下講話等,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少年中形成崇德向尚、明德惟馨的良好氛圍。同時,身處信息化時代,也可將網絡教育資源最大化,選取有代表性的優秀網絡教育資源,如共青團的青年大學習欄目等,號召青少年學習觀看,教育引導青少年學好用好網絡資源,遠離電腦游戲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消極因素。
強化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設,社會教育是平臺。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發展,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的重要平臺。通過將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納入社區發展整體規劃,建立和完善社會教育平臺,同時利用清明、七一、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組織開展道德教育講座、專題培訓、親子互動、國學班等;以興趣培養、素質拓展、志愿服務等為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強化青少年價值養成;也可通過社區宣傳欄、微信公眾號、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刊播新時代好少年、身邊好人等優秀青少年事跡,曝光青少年不良行為造成的危害等,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青少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一起形成多方面、多層次的思政教育體系。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青少年的道德品質直接代表未來國家的形象,因此,家庭、學校、社會應該形成合力,做好不同場景下的青少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共同推進青少年人成長為思想正、道德好的新時代年輕人。(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