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而推動文明鄉風建設,移風易俗尤為關鍵。移風易俗不僅在于破除腐朽、落后的陳規陋俗,倡樹文明健康的新風理念,弘揚和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同樣是重中之重。
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俗是首要任務。高價彩禮、人情攀比、薄養厚葬……名目繁多的陋俗無不困擾著農民群眾,束縛著鄉村振興的發展潛力。鑒此種種,成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正當其時?;鶎庸ぷ髡邞斍捎妹钣眉t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發揮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人翁作用,促成文明公約共商共議,美麗鄉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古有民諺,“鑼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相信村民在“圓桌議事”的過程中,能更深入理解文明理念的內核,發自內心抵制陳規陋俗。此外,村干部可以采取“到戶對談”“院落交流”等方式對村民規勸引導,與群眾性村民議事機制形成互補,破除陳規陋俗,讓婚嫁回歸相愛本質,讓交情回歸友誼本意,讓葬禮回歸孝道本真。
移風易俗,倡樹新風理念是應有之義。低碳節能、垃圾分類、綠色祭掃等新觀念新風尚正是順應時代發展所延伸出的新需求。村鎮基層工作者應當積極利用公示欄、宣傳欄、公益廣告等公共載體倡導新時代文明理念,鼓勵廣大村民采取網絡祭掃、電子祭掃的方式寄托哀思。基層工作者還應該用好先進表彰這一精神“強心劑”,積極評選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選樹零彩禮光榮戶、垃圾分類先進戶等模范標桿,以榮譽表彰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村干部、黨員等群體更需要加強自我管理,主動擔當榜樣先鋒,帶頭踐行新風理念,并帶動親朋好友、鄰里街坊共同營造美麗鄉村文明氛圍。
移風易俗,薪傳優良風尚更不可或缺。傳承弘揚優良傳統民俗,建立健全家風家訓館不失為一計良策。家風家訓寄托了先烈對后來人的濃厚期望,其主旨多為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義廉恥,倡導后輩文明行事、文明做人,進而衍生出孝老愛幼睦鄰的優秀民俗文化,是傳承千年而不朽的文化瑰寶。因而,相關部門應當充分挖掘優秀民俗資源,“硬件”上大力建設家風家訓館、布設家訓宣傳牌,提供傳揚優秀民俗文化的道場,激活優良家風的血脈;“軟件”上組織建立“宣講小分隊”將家風故事和理論政策相結合,向廣大村民講好家風故事,深挖家訓內涵,持續強化家風家訓對村民行為的引導作用,同時鼓勵扶持“新家風”的發展形成,為廣大村民的文明行為提供精神指引。此外,更要巧用春節、元宵、重陽等時間節點,開展關愛孤寡老人、扶貧幫困、助學圓夢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詮釋傳統節日文明內涵,凸顯傳統習俗人文底色。
破除陳規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移風易俗工作者應該著眼于農民群眾的切膚之痛,由易入手,逐步推進,挨個破解,先一步解決“急難愁盼”的風俗問題,而后將工作重心放在鄉村整體風氣和村民思想認識的轉變上,才能消除攀比、炫耀等浮躁之氣,引導民間風俗順應時代發展,讓鄉風文明回歸價值本位。(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