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關鍵;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移風易俗的根本目的在于煥新農民群眾精神動力,提供強大精神指引,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經途徑。但移風易俗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很多“痛點”“堵點”,需要移風易俗工作者一一“化解”“破解”。
基層工作者輕視“軟件”建設的思維亟待扭轉。部分基層工作者較為“務實”的工作作風,往往導致更注重落在實處、成效明顯的工作,而輕視懈怠了移風易俗建設這類相對較“虛”工作的現象。相關部門要有意識地引導基層工作者,扭轉輕視“軟件”建設的固有思維,倡樹“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工作觀念,強調“虛功實做、慢工細研”的工作方法。基層工作者也要自覺做出改變,不盲目著眼于周期短、見效快、可量化的項目,而要著手于移風易俗這類雖然周期長、見效慢、不便評估,但能觸動根本、切實惠民的系統性工程。
鄉村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不足的困境有待破局。移風易俗工作者也應該看到,鄉村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不足的現實窘境。部分地區尤其是邊遠落后地區對于移風易俗工作還停留在“簡單粗暴”的階段,妄圖通過枯燥的教育式活動或淺表的匯演式活動,達到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教化目的。殊不知,注重活動形式卻忽視活動本質的做法,早已把農村群眾這個移風易俗的“主力軍”排擠成“局外人”,讓農村群眾在移風易俗工作中喪失了主體意識,甚至認為這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僅僅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足以。應當認識到,開展活動是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行穩致遠的手段途徑,而不是最終目的、成果,地方在籌備活動的過程中更注重的不應該是活動的“花樣”,而是農村群眾的積極性、參與度、好評率。務必要搞清楚、弄明白,在互動活動中農村群眾是否聽進去,在匯演活動中農村群眾是否悟出來,在宣講活動中農村群眾是否記在心。
村落陣地資源硬實力孱弱的現狀期待加強。越是邊遠落后地區,越是移風易俗工作的重點攻堅區,卻也是陣地資源、硬件設施等一系列條件薄弱的“重災區”。相關部門應該關注到移風易俗工作中的馬太效應,做好高位統籌,給精神文化“貧瘠”的地區更多的經費投入,用以建好建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廳等硬件設施,擴充鄉村陣地硬實力,帶動精神文明建設軟實力發展。不僅如此,解決文化陣地、硬件設施使用率問題也是當務之急。當前部分地區滿足于硬件設施建設,卻不跟蹤后續利用情況,造成設施設備蒙塵,甚至存在從未啟封的現象,更有部分地區常年將各類陣地上鎖封閉,這就考驗相關部門鋪設硬件設施時要進行通盤考慮,確保陣地建設、硬件鋪設后切實可行,行之有效。
移風易俗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移風易俗工作者葆有“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覺悟,懷揣“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貢獻“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終會“守得云開見月明”。(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