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6月24日至2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在山東省淄博市召開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鐵晗作為代表之一發言,介紹泉州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現本網對其相關發言予以發布,敬請關注。
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也是全國文明城市。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關于晉江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批示,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努力建設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堅持以城帶鄉,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2012年9月,泉州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由表及里、梯次推進。一是注重分類指導。把鄉村建設作為現代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美麗泉州”發展綱要》《“多規合一”規劃及技術指引》,推行城市現代化、產城融合、大城關、特色新市鎮、美麗鄉村“五種模式”。沿海地區經過鄉村工業化,城鄉邊界已模糊,主要著眼城鄉一體,實行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規劃“全域一張圖”,并探索出晉江“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石獅“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南安“沿海三鎮省級小城市綜合試點”等典型。山區縣域農村人口大量流出,加快向城鎮集中,主要著眼“城市像城市,農村像農村”,重點建設“大城關”和中心鎮,輻射帶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永春“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德化“全省統籌城鄉試點”等典型。充分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培育了6個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10多個全國特色旅游和休閑農業示范村、19個中國傳統村落、11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250個電商銷售超2億元的淘寶村。二是抓好環境衛生。累計投入130億元開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動,每年抓好一批“環境整治村、宜居示范村、美麗景觀帶”項目。目前,已建成城鄉一體垃圾轉運系統。農村的環衛保潔均采用“養事不養人,分區域打包、多項目打包、一體化打包”模式,交由第三方服務機構承擔;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建設、管護分離。三是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在醫療方面,實行鄉村衛生所規范建設、人員準入與執業管理、業務管理、藥品與器械管理、績效考核“五個統一”;在教育方面,實行“名校帶弱校、小片區管理,師資互派、統一教學、捆綁考核”,逐步消除城鄉差距;在文化方面,實施“萬千百十”惠民工程,打造“歡樂泉州”文化品牌,每年下基層演出200多場,制定專門考核辦法,推動文化惠民常態長效。晉江、石獅等經濟發達縣域已將行政村納入社區管理,推行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城鄉統一標準、均等共享。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7-05斑馬線文明需人與車平等對話
- 2017-07-05提升市民文明素質要打組合拳
- 2017-07-05同安區全民爭當“文明衛士” 推動互聯網+文明
- 2017-07-05同安區全民爭當“文明衛士” 推動互聯網+文明
- 2017-07-04省級文明單位邵武閩北地質大隊舉辦文明創建信息培訓講座
- 2017-07-04寧德市文明辦認真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