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有理,旅居海外第八代華僑,思明區濱海街道居民。她孜孜不倦助人尋根,被稱為海外華裔來閩尋根的“指南針”;她熱心助人,被印尼華人子女稱為“中國媽媽”。
陳有理1950年出生于印尼,1961年父母響應高級知識分子回國參加祖國建設的號召,以抵制印尼排華的卑劣行徑,隨父母自費回國。
回國后,經歷文化大革命,陳有理從小學到中學只讀了5年的書,1969年,作為知識青年下鄉到龍巖市武平縣中堡公社。1971年被招工回到廈門市新華玻璃廠,當工人。1976年同是歸僑的工友陳玉梅的新婚丈夫不幸在唐山地震中遇難。這時她已懷孕6個月,身邊又沒有任何親戚。為了幫她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來,為了胎兒的健康,工余時間,陳有理一直陪伴著她。她竭盡所能十幾年幫玉梅把孩子帶大,資助孩子在廈大讀到碩士畢業。她也因此于1980年榮膺廈門市團市委“學雷鋒積極分子“的表彰。
1978年有理的父母平反后,她被調到廈門大學黨委統戰部從事僑聯工作。在職期間結識了許多華人華裔,幫助監護5位未成年印尼華人的子女,為他們提供生活等各方面的幫助。而今他們都已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他們都稱呼有理“中國媽媽”。
2000年退休后,許多華人仍找她解決各種困難,雖然她已退休,但仍然繼續做些僑聯工作。擔任思明區僑聯委員、常委;2005年至今任濱海街道僑聯主席,多年義務幫助海外華人華裔尋根;同時還熱情幫助歸僑僑眷,為他們的親人實現捐贈遺體和器官的夙愿。?陳有理退休以來,在思明區僑聯和濱海街道黨工委領導下,在有關文史專家的幫助下,有理已幫忙接待了40期來自8、9個國家的華人華裔,共131人次到53個村莊尋根謁祖。通過尋根,為福建省博物院填補了一些歷史空白資料、使廈門華僑博物院獲得許多珍貴歷史相片和華人華裔的族譜;為三個華僑歷史研究單位輸送有關海外華人的資料。通過尋根的美籍華人,為有關研究員獲得鄭成功助手陳永華家族的族譜;通過溝通海外華裔,為龍海角美鎮的石美村篁山家廟要來他們文革期間失去的族譜資料。幾年來,她日以繼夜放棄休息,正在翻譯荷文、印尼文、英文等大量資料,爭取早日完成系統地整理所有尋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