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清,男,1927年6月生,原福建人民出版社革命歷史編輯部主任。現年91歲的孫子清,曾是一名老游擊隊員。他退休卻不忘黨員本色,從2002年始,帶領12名離休黨員每年春節給社區困難居民捐款,即使有同志離世也從未中斷。期間,他甚至把病故妻子的撫恤金全數捐出。他還致力配合建設“龍山會議紀念館”,身體力行弘揚革命精神,堅持一名黨員一心為民的初心。
2018年春節前夕,一位老人步履蹣跚地來到溫泉街道河東社區,顫顫微微地向社區人員遞上5000元。對于社區的干部,這個身影實在是太熟悉了!因為在過去的17年來,每逢春節來臨之際,這位老人都會如約而至,送上自己省吃儉用的捐款。
這位老人便是孫子清,今年已93歲高齡。解放前,他是福建地下黨的一名老游擊隊員,解放后的今天,他是福建人民出版社離休干部,福建人民出版社離休支部書記,曾因工作突出,多次被評為省出版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黨支部書記。而他無私奉獻的事跡,也被《福建老人報》、《福州日報》、《福州晚報》等多家媒體爭先報道。
從12人到4人,不變的是為民的心
從2002年始,在孫子清帶領號召下,省人民出版社離休支部的12名黨員,每年春節相約一起,給河東社區的困難居民慰問捐款。這一開頭,便是十七年的堅守,從未中斷。期間,有些老同志相繼離世,但其他人從未動搖行善的初心,一心為民。
逝者如斯,17年過去,如今,尚且健在老同志僅剩4位,分別是李瑞良、舒亭、賈柏松和孫子清,平均年齡也已達93歲!每每看到孫子清老人顫顫巍巍來送捐款的樣子,社區干部都忍不住心疼地勸老人:離休支部的老人年紀都大了,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多,將錢留著自己花吧!孫子清老人總微笑說:沒事、小事、應該的......
2018年,相伴多年的老伴離世,孫子清陷入了極大的悲痛之中。單位為他送去了2000元慰問金,希望能給老人一些慰藉。然而,幾天后,孫子清老人便將這2000元錢又轉捐給了河東社區困難群眾。在他看來,自己的困難都能克服,但不忍心看到社區居民遇到困難。
孫子清關心并積極參加社區各項活動和公益事業。2014年9月3人孫子清夫婦被福州電視臺評為“相濡以沫”風尚大使。2014年10月他參加了由市老齡委、郵政儲蓄銀行、金太陽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夕陽紅”風尚大使評選活動,獲得“夕陽紅”風尚大使的稱號和2000元的獎金。老人第一時間又將獲得的獎金送到社區黨委,希望能用在社區公益項目中。后來,這筆捐款幫助社區用在了同壽園建造“愛心扶欄”,方便老人和兒童上下臺階,此舉得到社區居民一致贊揚。
關心少年愛國教育 義務擔當革命宣傳員
孫子清個人還十分關心青少年愛國教育,一有機會就給孩子們宣講革命傳統故事,身體力行地弘揚革命精神。
孫子清晚年積極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他登上閩侯縣桃田村的龍山,找到當年召開成立福建城工部的舊址,配合中共閩侯縣委立碑紀念、建設“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龍山會議紀念館”。他為家鄉周寧縣洋中村修建公共大廳,在大廳石柱上雕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宣傳愛國教育。他被聘為愛國主義教材《閩東孫氏志》的編修顧問,并寫下“傳承祖德發揚光大,愛國創新再鑄輝煌”的題詞。
2016年6月1日,孫子清與省、市、區領導一同參加福州教育學院第一附屬小學舉辦的“童心接棒中國夢 紅色基因代代傳”慶六一主題活動,作為紅色基因代表在主席臺上高聲喊出“讓閃亮的紅星永遠照亮中國”,“讓紅色的基因代代相傳”的錚錚誓言。
每年拗九節,社區、學校的工作人員都自發慰問孫子清,他開心之余,不忘拿出收藏多年的革命歷史書籍,講述革命故事,教導青少年要謹記“四個不忘”:一是蒙冤受屈不忘理想;二是忍辱負重不忘宗旨;三是天長地久不忘烈士;四是滿頭白發不忘初心。一附小、十一中等學校號召廣大師生認真學習孫老的教誨,自覺踐行革命精神。